人民政协网北京5月26日电(记者 宋啸峰)“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在这次考试中,我们交上了一份出色的答卷。但在应对过程中,也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和传染病防控体系的不足和短板。”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政协副主席陈倩雯建议,提升公共卫生和传染病防控水平。
陈倩雯委员认为,本次疫情防控体系存在公共卫生体系体制机制不健全、卫生应急定点救治体系能力不足、公卫人才队伍建设不能满足需求等短板。“长期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体系存在‘重医轻防’现象,公共卫生体系投入严重不足,疫情预测预警和分析研判能力逐年下降。”陈倩雯委员发现,对于经济增长和城建规模的发展,城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严重滞后,不能达到重大疫情救治要求。同时,因薪酬待遇不合理、职业成就感低,公卫机构招聘高端人才难、现有人才流失问题严重。
为此,陈倩雯委员提出了重新定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加大对公共卫生体系的财政投入、提升重大疫情早期分析研判预警能力等建议。陈倩雯委员希望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定位为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战略部队”,定期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演,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业务能力以及和政府职能部门的多方协作能力,从而发挥公共卫生体系在保障城市居民健康安全、城市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高公共卫生经费投入占整个医疗卫生经费投入的比重;提升公卫机构人员总体薪酬水平,落实“两个允许”,实行“财政全额保障、内部绩效管理”;改革科研项目管理制度,每年安排重大公卫科研专项经费,支持重大公卫政策制定和重大传染病防治技术推广应用。
编辑: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