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网北京5月26日电(记者 张春莉)2015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各地按照上级部署,探索推进中小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但还存在重视程度不够、推进不平衡的情况。”全国人大代表王连增表示,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发展,孩子缺少亲近自然、体验劳动的机会,动手能力差,身心健康受到影响。
“建立劳动实践教育基地有助于学生体验劳动乐趣,还原学生爱动手、爱劳动的热情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王连增代表建议,学校要制定劳动实践基地发展规划和劳动教育计划,建立师生劳动实践评价和奖惩制度,增强师生责任感和自信心;通过城乡对接形式,立足农情厂情,挖掘乡土和工厂资源,打造多种模式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优化课程设置,改革课堂模式,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和劳动实践活动内容,通过劳动实践基地教育,寓教于乐,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在掌握一定劳动技能的基础上,拓宽视野,培养勤劳、节约意识,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编辑: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