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要闻
咋回事?因制作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心石出名的石匠村成了绘画村!
人民政协网青岛6月30日电(记者 陈小艳 王晨霞)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中心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纪念碑,每天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瞻仰。
但人们很少知道,高大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竟与青岛的一个叫大石村的小村庄有着一段不解之缘——纪念碑碑心是一整块重达60吨的花岗岩,这块巨石在青岛崂山区浮山料石场被开采出来后,是大石村与全国其他地区的优秀石匠一起完成加工制作的,并用最原始的方法将其一点点搬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这段历史让大石村火了,也成了大石村人至今津津乐道的一段佳话。
△大石村旧貌
老石匠拿起了新画笔
位于青岛崂山腹地的大石村,是个典型的“石匠之村”,村民祖祖辈辈都以石为生。鼎盛时期,300多户居民中八成多家里有石匠。从1992年起,青岛市开始关停采石场,禁止采石,石匠行业逐渐没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出大石村到外地打工,村庄建设的步伐逐渐缓慢下来。山多地少,可利用资源少,大石村每户村民就靠几棵樱桃树维持营生,收入难以保障。
△人民英雄纪念碑巨石运输中
按理说,传统支柱产业没了,农民外出打工受阻,大石村人早应该坐不住了。可事实上,他们现在不但坐得稳,而且还活得别有一番滋味儿。6月17日,当青岛市政协委员们来村里观摩考察时,市政协委员、大石村儿媳妇王冰洁向大家揭开了谜底——从去年开始,在村书记的组织下,村民们开始学起了画画,新的产业在形成,新的就业岗位也在增加。疫情期间,村民们在做好防护的情况下,画画的工作也没有停止,成了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的典型。
这群平均年龄近60岁的村民放下铁锤、锄头,拿起画笔,从石匠转行当起“画家”的事儿,还要从村书记段存恩去年在深圳大芬村的一次考察说起。深圳大芬村原来是一个人均年收入不足百元的小山村,通过产业转型发展,现在已经成为年销售总额超过45亿元的“油画第一村”,这给段存恩很大的触动和启发:“我们村坐落在美丽的崂山,一步一景,有丰富的艺术资源,为啥不试着走文化振兴这条路呢?”对标大芬村,段存恩与长居村里的旅美画家梁凯一拍即合——打造“大石农民画家村”,从教乡亲们画好一枝花开始,进行手工画作批量生产并投入市场。
△大石村村书记段存恩(后排左二)向记者讲述村民参加水彩画培训班的情况
欣赏着大石村艺术基地里村民们自己刚刚办的画展,青岛市政协委员李振不禁夸赞:“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笔触很细腻,看起来大家还是有些绘画基础的。”
“学员们还真都是零基础。村里不光请专业的老师免费教村民画画,两个月培训考核合格后,还聘用他们为正式画工,每月支付1500元的基础工资。”听到委员的点赞,段存恩心里有底了,说着说着,他又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讲述了起初号召大家画画的情景:“刚开始,不少村民跟我说如果是打扫卫生一类的体力活还能干出活来,但靠画画拿工资,心里还真没谱儿。”
△大石村村民画展
年近古稀村民学画画,这个培训班火了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村子里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加上封山育林,村民们无法继续依靠采石为生,段存恩清楚地知道,乡村振兴需要产业支撑,而大石村进行产业转型更是迫在眉睫:“破除‘上热中温下冷’现象,我们基层干部要勇于担当,打通工作落实的‘最后一公里’,而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要像王清宪书记说的那样,更要勇往直前、勇于探索。”虽然深居崂山,但段存恩的思想从不掉队,市里开会传达了哪些精神,他都认真学习研究,清楚地给村民们讲个一二三四。面对村民的顾虑和不理解,他挨家挨户地做思想工作,讲政策,把所见所闻讲给大家伙儿听。
经过半年多的筹备,大石村的艺术基地建成,培训班开始招生,让段存恩意外的是:20个学员名额很快报满,不少邻村的村民也纷纷来报名,连在城里工作的年轻人许文霞也被吸引回来帮助开展工作。
“当了一辈子的石匠,没想到老了还能靠画画赚钱。” 69岁的段京科是基地里年龄最大的学员,和其他村民一样,刚开始勾线时控制不好力度,手里的铅笔总是被摁断。慢慢地,在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下,大家从画好一条线做起,已经画出了纸上绽放的花朵。
△段京科老人在画画
“我的父亲也是一名村书记,在大石村我又体会到了这种淳朴、亲切的感觉。” 看着村民们画的山山水水,听着书记讲村里的故事,曲伟委员对大石村的乡村振兴工程充满期待。沿着大石水库漫步,感受着这里的绿水青山和基地里村民画画的热闹劲儿,黄海波委员也满怀希望:“大石村一定会产业长兴、百姓长富!”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手工水彩画的批量生产搞好了,大石村文化旅游产业也会红红火火!”孙思波委员向段存恩建议,要积极推进文化创意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同时,自己也将进一步和大石村沟通交流,看看能否进行资源对接,帮忙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陈小松委员也被村民笔下形态各异的花朵所吸引,他一边用手机拍摄记录下村民的作品,一边随口编了句“张大花画彩花,大石村奔小康”的打油诗;李培学委员更是直接跟书记预购了几十幅画:“就印上‘大石水彩’的字样,我们委员也发挥作用,帮着做宣传!”
“我来的时候,书记跟我说,以后要跟着他吃苦了。现在想想,我们吃点苦让村民们过上甜蜜蜜的生活,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指着刚修好的黑亮亮反着光的柏油马路,许文霞笑着说道:“宽阔的马路直通艺术基地和村民家,现在好了,在书记的带动下,村子对外交流的路通了,村民们的致富路也通了。”
6月中旬,大石村艺术基地第一期培训班结束了,学员们大多考核通过就要靠画画获得收入了。听说这个消息,又有许多人找上门来要报名。憧憬着村子里的美好未来,段存恩更加坚定了信心:“人民英雄纪念碑都留有大石村石匠的印记。我相信,我们也能用画笔描绘乡村蓝图,让乡村焕发新活力,我们村民的画作也会卖向全国!”
编辑:付振强
关键词:村民 大石 石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