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乡村振兴 美丽乡村 农业科技 精准扶贫 三农人物 品牌兴农

首页>农业>美丽乡村

江苏新沂市高原村:小小“孝恩簿”“量化考核”子女孝心

2020年07月15日 09:47 | 作者:满东广 |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到: 

6月20日,江苏省新沂市马陵山镇高原村老人唐先侠坐在家里,高兴地和前来看望她的二儿子周希文及儿媳聊着家常。儿子儿媳在城里打工,每隔几天都要回来看她一次。这次还给她买来了牛奶、西瓜、衣服等好多东西。儿子儿媳走后,唐先侠拿出一个小本子,把儿子儿媳做的家务、买的东西都一一记在本子上。

这个本子,是村里统一发的“孝恩簿”。在高原村,每位父母手里,都有一本“孝恩簿”,用来记录子女孝心。

“孝恩簿”的推行者,是高原村党支部书记杨洪志。说起为何要设“孝恩簿”,杨洪志说,几年前,村里凭借草绳加工产业摘掉了贫困帽。然而口袋富了,精神文明却没跟上。这个有着542户、2340人的村庄不孝敬老人的现象时有发生。

为弘扬孝道,从2003年8月杨洪志担任高原村党总支书记那天开始,通过《致全体村民一封信》的形式,在村里实施草拟的孝行标准。高原村这份孝行标准,除了提出老人要住好房,每名子女每年至少给每位老人一定粮、油、赡养费、衣物、医疗费以外,该标准还特别提出子女要满足老人的精神慰藉。

根据每户村民的实施和执行情况,每年年底,村里都会在醒目位置张贴“孝心榜”和“不孝榜”两张榜单。

杨洪志坦言,在孝行标准制定之初,实施情况并不理想,“看热闹的、不服气的都有”。2004年底,该村举行无记名投票,有几户人家登上了“不孝榜”。“榜单张贴后,没人敢去撕下来,但有人把自己的名字抠掉了。”

虽然村里制定了具体的孝行标准和监督约束办法,但总有一些措施难以监督。“老人住什么样的房子一目了然,但至于子女给了多少斤粮食多少钱,给老人添置了多少衣物,难以挨家挨户去计量。”杨洪志说。

如何把孝心孝行量化呢?杨洪志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孝行也可以记录下来的。

2019年初,高原村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正式实施“孝恩簿”制度,统一给老人发放“孝恩簿”,让父母把子女对自己的“孝行”记录下来。并成立孝亲敬老活动督查小组,定期到老人家中逐户询问子女抚养费、医药费等落实情况。

70岁的唐先侠告诉笔者,她有三个儿女,由于儿女较多,他们之间总是相互推脱,最终导致儿女们每个月来看望她的次数屈指可数。以前子女一个多月才来一次,现在有了“孝恩簿”,子女们每个星期都会来看她,冰箱里的鱼、肉吃不完。

唐先侠的儿子周希文说,自从村里有了“孝恩簿”,无形中将兄妹三人凝聚成一条绳,在孝敬母亲这件事情上,也达成了共识,要常常陪伴母亲、看望母亲,不给自己留下遗憾。

“两年下来,村里不孝敬父母的现象几乎绝迹了。”杨洪志说,“在农村,最重要的就是孝德。抓好了孝,家庭就和睦,村子就和谐,其他的就顺理成章好抓了。”

近年来,高原村通过“以孝治村”提升乡村文明,将孝文化贯穿村里事务管理的方方面面。该村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江苏省卫生村、民主法治示范村、文明村、江苏省美丽乡村等多项荣誉。杨洪志也当选为江苏首批“百名示范”村书记。

编辑:秦云

关键词:子女 高原 孝恩簿


人民政协报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