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政策解读 时评 人物 三同 典型案例

首页>扶贫>资讯

云南大理: 累计减少贫困人口41.31万人

2020年07月20日 15:00 |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新华网昆明7月18日电(刘奕)17日,据云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新闻发布会大理州专场消息,五年来,大理白族自治州坚持以脱贫攻坚和洱海保护统领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截至目前,大理州11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34个贫困乡镇、541个贫困村已全部脱贫退出,累计减少贫困人口41.31万人,剩余的贫困人口已经全部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标准。

“不摘穷帽就摘官帽”

据大理州委书记陈坚介绍,大理州实行了脱贫攻坚党政主要领导“双组长”负责制,州、县、乡逐级成立了脱贫攻坚作战指挥部,高位推动各项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各类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形成了“中央有决策、省委有部署,大理有落实、落实见成效”的鲜明政治导向。

同时,大理州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责任制和五级书记抓扶贫”的要求,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切实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带头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带头遍访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户,在一线了解掌握情况、研究解决问题、督促检查落实,以“不摘穷帽就摘官帽”的倒逼机制,推动“关键少数”靠前指挥,一级带着一级干,推动全州脱贫攻坚高开高走、连战连胜。

坚持目标标准 补齐脱贫攻坚短板弱项

2019年,大理州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8766元上升到12665元,年均增长9.81%。

在产业扶贫上,大理州积极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多村一品”,金沙江畔的宾川县成功探索了“党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以葡萄、柑桔为主体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弥渡县立足传统生猪养殖,探索创新“党组织+龙头企业+金融机构+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打造了年产达50万头的正大生猪扶贫全产业链。在就业扶贫上,大理州加大贫困人口转移就业力度,累计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1余万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6余万人次,今年以来的贫困劳动力到省外务工人数同比增长23%。

“我们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群众主体的原则,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脱贫攻坚,构建起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工作格局。”陈坚说,大理州整合省、州、县三级工作力量,共设立110个乡镇扶贫工作站,组建了541支驻村扶贫工作队,派驻了1.2万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全州1416家单位参与“挂包帮”定点扶贫,4.4万名各族干部结对帮扶10.97万户建档立卡户。此外,大理州还广泛动员企业、社会组织深入开展村企合作、结对帮扶,1789个新型经营主体稳定带动建档立卡人口38.69万人,437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628个村。

“脱贫摘帽后,大理州还将继续推进‘两防一抓’工作,加强对脱贫人口的跟踪监测,认真落实好后续帮扶措施,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脱贫户返贫和边缘户掉队。”陈坚介绍,脱贫摘帽并不是工作的终点,大理州今后将聚焦产业发展、资源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农村社会治理、增加农民收入等重点领域,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脱贫 贫困 大理州 扶贫


人民政协报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