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治病要先治“未病”?听听委员怎么说
人民政协网8月11日电(曾天泰 记者 照宁)“这是我们小时候用的药碾,好多年没见到过了。”“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鲜活的药草,长见识。”路边种植着形态各异的青草药,体验馆内复原了中医诊疗的生动场景……这一切,不是发生在中医博物馆,而是在厦门市海沧区华中师大附小的校园内。8月7日,厦门市海沧区政协开展“健康教育体系建设”提案办理协商会,委员们走在校内的中草药园,边走边看边问,心中的建言又成熟了几分。
全民健康,才能托起全民小康。今年以来,疫情的“大考”让人们重新审视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2020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实施,“国家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写入法律,8月8日又恰逢第十二个全民健身日,本次会议的召开,可谓应时应势。会上,委员们纷纷表示,建设健康中国,不能仅关注“治已病”,更要关注“治未病”。培育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才是打开健康之门的“金钥匙”。
“所谓身心健康,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一样,需要得到我们的高度重视。”蔡颖博委员表示,心理健康是现代人健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疫情期间因心理问题导致的悲剧层出不穷,更加凸显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她认为,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服务工作,关注外来务工人员、留守儿童等重点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进一步整合村居、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避免“零敲碎打”,搭建覆盖基层的社会心理服务平台。
“现在孩子们的课业压力很大,也有很多家长唯成绩是问,这就造成了很多‘小眼镜’‘小罗锅’的出现。”在黄马福委员看来,对孩子的健康教育是当前的重中之重,而许多家长面对学业负担,选择性忽视了健康教育。黄马福建议,政府、学校应加强对家庭健康教育的宣传和引导,每个人也应从自身做起,言传身教,形成良好的家庭健康教育环境,做健康生活方式的引领者。
“通过这次疫情,我们愈发地感受到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更加体会到健康教育体系建设要格外注重家庭、学校、行业、社会的整体联动和一体化。”海沧区政协主席曹放认为,当前健康教育的一个短板是健康教育理念还未达到中国传统文化推崇的“治未病”理念的高度。要未雨绸缪,加强理念引导,加强资源整合,加强人才支撑,促进全民健康教育体系的整体构建,为人民幸福生活提供切实保障。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健康 教育 委员 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