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图说新闻 图说新闻
简阳市:奋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今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简阳市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以昂扬姿态接续奋斗,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扎实推动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奋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确保与成都市同步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乡亲们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荷桥村风貌。谷成斌摄
做大“骨架” 坚持“补短板”与“虑长远”相衔接
近年来,荷桥村依托山、水、林、田、湖、村庄为一体的优良生态本底和家风文化资源,建设旅游环线道路补齐基础短板,规划打造具有乡愁记忆的精品林盘推动农商文旅融合发展,实现了从贫困村到特色旅游名村的蜕变,获得了2019年度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准确判断和把握形势,如何做大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骨架”呢?简阳市坚持“补短板”与“虑长远”相衔接,荷桥村只是一个例证。
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补齐补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实施发展短板提升工程。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特色镇(街区)建设和林盘保护修护、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为重点,深入实施农村“884”工程,努力实现镇(街道)层面“一连七有”、村组层面“五通三有”和“四个消除”,全面提升乡村的“颜值”和“气质”,描绘公园城市乡村新画卷,不断提升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同时,坚持规划引领,探索构建“以城带乡、以乡助城、共建共享”的新型城乡发展体系,实施全域乡村规划提升工程。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完善“统筹全局、分级落实”的全域规划编制管理体制,注重多规合一,促进城乡功能和空间有机融合,推进全域全面乡村规划编制。目前,已完成《简阳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等3个总体规划、7个特色城镇总体规划、乡村振兴连片发展示范区规划和30个村的规划编制。
推动扶贫方式转型,着力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顶层设计、政策措施、重点工作等方面有效衔接,加快提升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打好脱贫攻坚相对贫困“破局战”。作为全省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试点县(市、区),简阳市按照省上“三个把握”(把握导向性、把握科学性、把握操作性)原则,在建立相对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体系、建立相对贫困人口的科学监测机制、建立相对贫困人口的帮扶工作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

云龙镇晚白桃丰收。周雪摄
丰满“血肉” 坚持“找路子”与“鼓腰包”相衔接
近日,云龙镇龙潭村200余亩晚白桃陆续成熟,迎来了采摘高峰期。桃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果实,鲜嫩饱满,看起来十分诱人。果农们忙着采摘打包、称重装车,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村民贺顺亮也拉了一车晚白桃过来,以每公斤2元左右的价格卖出。“我种了30多亩晚白桃,收入至少能达4万元。”贺顺亮说,是“反租倒包”模式,让他能够租用合作社整合的地块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致富。
什么是“反租倒包”模式?据云龙镇有关负责人介绍,是将合作社管理的土地,按每亩1000元的低价返租给村民,土地租金和技术指导由合作社统一承担;收获时,按照市场价将晚白桃回收,统一销售,保证返承包农户的利益。“这既解决了村民资金不足、担心销路等问题,又降低种植风险,调动了积极性,确保村民收益最大化。”云龙镇有关负责人说,现在除了入股分红、务工收入,村民还能通过“反租倒包”模式,成为种植户,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的主要抓手,而通过产业发展能否真正带动农民持续增收致富,关键取决于经营主体与村民农户之间能否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近年来,云龙镇本着生产经营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理念,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积极探索多方参加、互惠共赢的长效利益链接机制,打造集生态观光、农业示范、旅游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产业特色园区,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型,带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要让老乡小康,就要实现“找路子”与“鼓腰包”相衔接,这是简阳市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路径。
产业是农业的根、农民的本、农村的希望。产业扶贫在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产业兴旺通过构建特色鲜明、业态丰富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乡村振兴打好坚实经济基础。简阳市坚持以特色发展为方向,高举“生态旗”、打好“绿色牌”,念好“优、绿、特、强、新、实”六字经,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引领,突出重点示范、连片发展,推动6大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夯实3大先导性产业支撑,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高质量产业发展中促进产业扶贫与产业兴旺衔接。探索建立“产业园区+公司+贫困村+贫困户”减贫带贫机制,统筹使用扶贫产业帮扶基金,已规划建设覆盖面积231平方公里的扶贫产业功能区,发展扶贫产业30.8万亩。
改革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不竭动力。简阳市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牵引,全面推广“四合一”改革,完善“3+N”集体经济增收模式,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健全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探索设立乡村振兴发展基金,不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09元、增长10.5%;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10102元、增长6.5%。
塑好“灵魂” 坚持“富脑袋”与“富口袋”相衔接
杨家镇常家坪村是省定贫困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4户283人,其中63户缺技术致贫,2017年实现村摘帽、户脱贫。为提高脱贫质量,该村驻村工作队聚焦贫困对象差异化发展需求,积极探索“灵活报名+送教上门+就业推荐+维权服务”的全覆盖培训精准扶贫新模式。不仅如此,还依托于“三美示范村”建设,重点打造道德讲堂、农村文化广场、民风廊和文化廊,组建了腰鼓队、舞蹈队等文艺队伍,建立了常家坪家乡微信群,在六一、中秋、重阳、春节等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文化活动,让文化扶贫融于生活,提升生活品质,成功创建2018年四川省“文化扶贫示范村”。
扶贫先扶志,扶志必扶智。常家坪村的实践成为简阳市坚持“富脑袋”与“富口袋”相衔接的一域印证。
“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要将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增强自我发展意识。”“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就是引领乡村振兴之“魂”。促进扶志扶智与乡风文明衔接,简阳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积极开展讲文明、做贡献、树新风活动,用先进文化武装农民头脑,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深入挖掘脱贫攻坚先进典型,总结推广扶贫扶智成功经验,充分发挥榜样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让贫困群众学有榜样、行有示范,营造脱贫光荣、勤劳致富氛围,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奔康内生动力。
树立的文明和谐新风尚,描绘出一幅幅美丽乡村新画卷。2019年,贫困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10102元,较2016年提高6674元。2016年以来简阳市连续4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脱贫攻坚先进县(市、区)。
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动力,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互补互助,不能顾此失彼。如何做好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写实乡村振兴“前半篇文章”,简阳市正在积极探索,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坚决夺取收官之战全面胜利。
今年是大考之年,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必须考出好成绩。如今,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到了最关键的时候,考出好成绩,走出具有简阳特色的乡村振兴路,紧紧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坚持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唯有科学作为,真抓实干!(曹礼芹 江希)
关键词:奋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湖北迎新一轮雨雪 动物“花式”过冬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