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绿·声音 绿·生活 绿·人物 绿·能源 绿·产业

首页>生态>资讯

近海加强台风预报难在哪?

2020年08月20日 10:21  |  作者:王菡娟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进入8月,“台风”异常活跃,仅8月1日至10日就出现了4个台风,且3个台风在近海加强,其中两个为近海快速加强。当时看似不起眼的“小角色”为何会成为“超级大佬”?预报它们的难点在哪?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玲。

据张玲介绍,今年第3号台风“森拉克”、第4号台风“黑格比”和第6号台风“米克拉”都属于近海加强台风,其中“黑格比”和“米克拉”都是近海快速加强的典型。“黑格比”看似块头不大,能量却惊人大,破坏力也不小;“米克拉”24小时内从热带低压加强到台风级,实现了三级跳。

2014年以来,近海加强的台风较多,但快速加强的台风并不多。2017年的“天鸽”、2015年的“彩虹”、2014年的“威马逊”都是近海快速加强且达到超强台风级别。目前,这三位“选手”已经被除名。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从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角色成为超级大佬,且破坏力惊人。

“与在开阔洋面加强台风相比,近海加强台风的原理、所需条件基本一样。不过,要在短时间内快速增强并达到较强等级的台风,需要内外因素共同作用。”张玲说。

张玲介绍说,首先需要有风切变环境和适宜的海温条件,还需要有较强的动力强迫的增强,包括低层从台风外围向台风中心流入的增加和高层从台风中心向外流出的增加。在这些条件中,适宜的海温作为台风生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夏季一般都能满足。但是,垂直切变的条件则相对困难许多,在垂直切变偏大的区域难以满足台风能量聚集的需求,不利于台风增强;反之,则有利于台风中心附近对流的集中发展和强度增强。

张玲同时表示,由于台风近海加强,往往留给预报和防范的时间相对较短,加之有的台风前期表现并不“厉害”,容易“麻痹”数值预报模式,从而低估它的快速加强过程。

“目前,台风快速加强,包括近海快速加强的机理和预报仍是业务难点。台风快速加强的主要预报难点是对台风加强幅度的‘拿捏’,特别是对极端强度的把握。因此,预报员在实际判断过程中,和模式预报一样,难免会高估或低估其发展实力。”张玲说。

以今年的“米克拉”为例,从它编号到登陆不到一天时间,留给预报员思考和调整的时间就更短,预报难度相当大。

“不过,归根结底,预报员对台风外部影响环境和内部结构特征等因素的综合考量能力还有待加强。这都是预报员需要加强和历练的功底。”张玲表示。

资料显示,近海快速加强的台风均满足既有较强的高层出流、垂直切变又不太大的大气环流配置条件,但是,如何来判定它是否符合上述配置条件是主要难点。因此,对快速加强台风个例进行研究,是提升判识能力的有效途径。此外,加强对数值模式的检验和提高对模式产品的解释应用能力,也是提高预报准确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编辑:秦云

关键词:近海 台风预报


人民政协报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