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协商>委员声音
吉林省政协主席江泽林: 在党委领导下合力加强市县政协工作
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统筹作用,有力有序推进解决市县政协基础工作薄弱、人员力量薄弱问题,以品牌为统领,以案例方式推动市县政协做好协商搭台工作。
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记者 齐波 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政协的重要工作,这是做好新时代地方政协工作的根本遵循。吉林省政协在中共吉林省委领导下,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统筹作用,有力有序推进解决市县政协基础工作薄弱、人员力量薄弱问题,为更好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 坚持党的领导,为加强市县政协工作提供坚强保证
一是召开省委政协工作会议。省委强调:各级党委必须坚决贯彻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要认真研究,抓紧制定政策,尽快解决好当前各级政协组织特别是市县政协在编制、经费、办公场所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尤其是人员短缺比较突出问题。二是制定出台贯彻实施意见。吉林省委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对标对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部署和中央文件,制定出台《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实施意见》,将“加强市县政协建设”单列一章,从加强市县政协协商工作、统筹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加强市县政协自身建设三个方面提出12项具体要求。三是省政协党组具体推动落实。省政协成立工作专班,每周调度落实情况。主席会议成员按照分工,具体指导市县政协工作。
二、 坚持从规范优化机构编制入手,集中力量解决市县政协人员力量薄弱问题
吉林省委将解决市县政协人员编制作为衡量地方党委是否真正支持政协工作的重要标志,要求省委编办搞好制度设计,统筹安排、狠抓落实。
一是按照大中小县三类标准配备县级政协机关编制。明确人口65万以上的大县、20万至65万之间的中县、20万以下的小县,政协机关编制分别不低于25个、20个、15个。解决行政编制确有困难的,可以设协商议事服务中心等机构,增加事业编制。二是统一规范市级政协农业农村委建制。省委编办积极指导协调,将市(州)政协农业农村委一律设置为正处(局)级机构。三是明确基层政协体制机制。按照“不建机构建机制”的工作思路,明确乡镇(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联系政协工作,指导市县政协在乡镇(街道)和有条件的行政村、社区、企事业单位设立政协委员联络站。
三、 以“吉思广益”协商品牌为统领,以案例方式推动市县政协做好协商搭台工作
一是培育政协协商品牌。指导市县政协把握“四个一线”内涵,厘清工作边界,主要给各地党委搭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平台,给政府搭建破解难题、推动落实的平台,给社会各界搭建沟通交流、协商成事的平台。在全省各级政协打造融政协元素和区域特色于一体的“吉思广益”协商品牌,鼓励市县政协互学互鉴。二是规范政协协商程序。在协商前,坚持了解协商议题是否为当地党委政府部署的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协商中,坚持“三要”,要对协商主体及参加人员的专业特长和履职能力进行评估,要坚持不调研不协商,要把协商互动程序作为必要环节;在协商后,坚持“三个明确”,明确协商成果形式,明确协商成果运用情况反馈,明确成果成效考核及协商能力评价。三是加强政协协商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建设,搞好委员培训,制定加强和改进专委会工作等一系列制度。协调省政务数字化局为全省市(州)及县级政协安装视频会议系统,实现省市县三级政协工作联网和协同履职。
编辑:刘乙潼
关键词:政协 协商 市县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