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图说新闻 图说新闻
文旅扶贫,深山苗寨“重生”

新华社重庆8月24日电(记者王金涛、陈青冰、黄兴)对于罗家坨苗寨里的一些老人来说,他们去过最远的地方不过是6公里外的鞍子镇。如果想去镇上赶场,他们只能攀爬山间弯弯绕绕的泥巴路。现在不到10分钟的车程,以前要走1个小时。
罗家坨苗寨位于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地处武陵山脉深处。2007年,在全县文化旅游资源普查中,它被“发现”了。调查显示,这个苗寨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是重庆市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家族式苗寨。寨内依山而建的吊脚楼层层叠叠、错落有致,苗族风情浓郁。虽然大山阻碍了罗家坨苗寨和外界的联系,这里却因此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苗族风情。
据鞍子镇镇长简远成介绍,罗家坨刚被“发现”时,村民们都还包着头帕,穿着传统的苗家蓝布服饰和千层底布鞋,民风淳朴。村民们个个擅长唱民歌,将生活都唱进了歌里。有时人还没进到寨子里,就能听到高亢的苗歌在山间飘荡。
“如果不是那次普查,这个原生态的寨子可能就被废弃了。”鞍子镇政府二级调研员任廷国表示,当时罗家坨十分闭塞,灌溉农田仍要靠肩挑背扛地运水,村间的田坎路铺满牛粪。许多年轻人都离开了这里,去外面的世界闯荡。
由于缺乏资金,罗家坨苗寨以文兴村并不容易。一段时间以来,眼看着客人纷至沓来,县上却决定让罗家坨苗寨歇业。“虽然当时游客不少,但寨子的基础设施建设仍有不足,比如吊脚楼的卫生间建在楼外,游客晚上如厕很不方便。”简远成说。
于是,罗家坨苗寨不再忙于招揽游客,而是致力于提档升级。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自2015年在彭水县定点扶贫以来,积极筹措资金,打造具有民俗文化特色的罗家坨苗寨,寨子逐渐走上了文旅致富路。目前,罗家坨苗寨已荣膺“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重庆市第一批历史文化名村”等称号。
“在政府的支持下,现在寨子里每家每户都有抽水马桶,客房里配有床上四件套、蚊帐、电视机和暖瓶,我们接待游客的条件更好了。”村民罗海说。
关键词:文旅扶贫,深山苗寨“重生”
      
 

湖北迎新一轮雨雪 动物“花式”过冬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