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绿·声音 绿·生活 绿·人物 绿·能源 绿·产业

首页>生态>聚焦

燕山怀中一泓水 润泽京华千万人

2020年09月03日 09:13 | 作者:李将辉 王硕 王菡娟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密云水库,位于北京市密云区北13公里处,燕山群山之中,建成于1960年9月。最大水面面积188平方公里,库容43亿立方米,最大水深63.5米,是首都北京最大的饮用水源供应地。密云水库有2大入库河流,分别是白河和潮河,有“燕山明珠”之称。

2020年是密云水库建成6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8月30日给建设和守护密云水库的乡亲们回信,向他们致以诚挚问候和勉励,并提出殷切期望。

习近平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北京1万多平方公里的山区是首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地位十分重要。我一直惦念着密云水库。当年修建密云水库是为了防洪防涝,现在它作为北京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源地、水资源战略储备基地,已成为无价之宝。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善作善成,继续守护好密云水库,为建设美丽北京作出新的贡献。

缘起:消除水患、解决水荒

1958年6月23日,北京市委、河北省委和水利电力部联合撰写的《关于修建密云水库的请示》(以下简称《请示》),递到了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办公桌上。

虽然《请示》着重强调了京津地区用水困难的问题,但兴建密云水库还有一个更直接的原因———防灾。

流经北京东部的潮白河,上游是潮河和白河。潮、白两河上游山势陡峭,落差大,水流湍急,汹涌澎湃。据史书记载,“潮河”就是因其“水性猛,时作如潮”而得名的。潮、白两河在密云汇成潮白河后,由于河道平浅,又无堤防,常常泛滥成灾。

1957年9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在今冬明春大规模开展兴修农田水利和积肥运动的决定》,全国掀起了兴修农田水利的热潮。1958年初,十三陵水库开工。1958年3月,怀柔水库开工。早已在规划中的密云水库,便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前上马了。

1958年6月26日,也就是《请示》递交到中央的第三天,刚刚在十三陵水库参加完劳动的周恩来总理,不顾疲劳,驱车来到密云潮、白两河河畔,为密云水库勘选坝址。

在密云水库修建的全过程中,周恩来总理先后6次来到施工现场第一线。每当工程遇到困难,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为水库的修建铺平道路。

开工:20万民工“战天斗地”

1958年9月1日,密云水库,潮河工地。几万民工从河北省、北京市各区县,以班、排、连、营、团为建制,聚集到开工典礼大会现场。

密云水库有潮河、白河两座主坝和5座副坝。按照要求,1959年汛期之前,各个水坝的导流输水隧洞要建成,各主副坝都要修筑到143米的坝顶拦洪高程。在施工机械化程度相当低的1958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于是密云水库调集了京津冀三地28个区县的20万民工参加建设。

正因为有无数工人的无私奉献,密云水库才能创造“一年拦洪,两年建成”的奇迹。

对于重如泰山的建设任务,工地每位干部和民工既无星期天,也无节假日。每人每天睡眠平均只有6个小时左右。在“战天斗地”的大会战中,涌现出“猛虎团”“先锋营”和“尖刀连”等敢打硬仗的队伍,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

“单臂英雄”李世喜———他身有残疾(一只胳膊),在工地上奋力争先,超乎常人,人称“单臂英雄”。

他自告奋勇组织一个青年突击队:由22名青年参加,他任队长。

突击队的任务,就是推车运土上坝,一开始定额是每人一天运5方土。工地上成千上万的推车人,虽然只有他是一只胳膊,可是他凭着健壮的体魄、坚强的意志和持久的耐力,一点也不含糊。

开始时,他的小车只能装三四百斤,一天怎么干也完不成5方土的任务。后来他开动脑筋想办法,改装和加大小车子的容量,一趟能装七八百斤。为保持平衡,他把挂在肩膀的小车绊带加宽,以减轻手扶的重量,同时又在车子两侧的下方各加两三个土筐,使重心下移,这样推起来既稳妥又能多装土。

突击队员们也学习他们队长的样子,实干加巧干,纷纷改进小车和操作方法。“李世喜精神”传遍了工地,他带领的青年突击队成为工地上的标兵。

来自河北霸县(现霸州市)的青年农民阎尔泰,性格开朗,身强力壮。从清基、运料,到开山、打夯,什么活都干过。推车运土,他推千斤车;土筐挑土,他挑六只筐。大坝日渐增高,运距越来越远,他顺着45度的坡面,上下快步如飞。他把定额一再突破,有时候一班完成两三个定额。他在工地上400多个日日夜夜,从未迟到早退;无论酷暑暴雨,还是严寒风雪,始终保持全勤。这400多天的全勤,在当时也是罕见的。因此,他被群众评为特等先进生产者。

在工地上,像李世喜、阎尔泰这样的民工,何止成千上万。昌平的“九兰”、密云的“十姐妹”、顺义的“九兄弟”,几乎每个支队的团营连排,都有这样的突击队和战斗“标兵”。正是他们的汗水,筑起了一座座新的大坝。

移民:一件提案改变库区百姓贫困生活

1960年9月,密云水库全部完工并正式投入使用。20万建设者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建成了可蓄水43亿立方米、土石方工程量3000多万立方米的大型水库,不仅解决了防洪防涝、发展农田灌溉事业的问题,并且基本解决了困扰北京城区多年的缺水之苦。

但由于水库的建成,许多区域成为淹没区。密云水库155米水位高程以下的65个村、11510户、55309人要迁走,5万多间房要拆除,还有1000多万棵树要砍伐。这些任务都要在1959年入汛之前完成。库区移民大部分被安置在密云城关、高岭、东田各庄、西田各庄、塘子等5个公社的84个村。各安置村的干部逐户动员,让大家腾房、搭炕、准备好生活用品,欢迎库区移民。

溪翁庄走马庄村的不少村民是水库移民二代,60年前,他们迁到溪翁庄。2003年时,密云水库蓄水量不足10亿立方米,库区有不少土地裸露出来,这种“天然牧场”被不少村民利用发展起畜牧业。2015年,随着南水北调补充密云水库,原先裸露的库区慢慢都开始有了水,“天然牧场”岌岌可危。为了确保水库水质清洁,保护周边环境,2016年,密云清退了小养殖场,43个村全面禁养畜禽。村民们又一次作出了牺牲。在密云,这样的移民家庭数不胜数,是他们守护了密云水库的青山绿水,也为首都奉献了一片净水。

说起密云库区百姓生活的改善,和一件提案密不可分,而提案的牵头人,是时任第八、九届北京市政协常委,中国油脂尚顺公司副总经理李志伟。

20世纪60年代,李志伟在密云参加“四清”时发现,为了保证密云水库的质量,以确保北京市民的饮用水,密云人民作出了很大的牺牲,付出了很大的经济代价,库区居民生活异常贫困。

20多年间,李志伟始终牵挂着密云库区的居民。1993年,李志伟作为北京市政协委员,和九三学社部分成员几次深入该库区调研,在北京市政协全会上提交了“关于建立密云水库水源保护及库区发展基金”提案。

北京市政协接到提案后,立即组织政协委员到现场考察,并且很快以信息的形式向全国政协提交了调研结果,得到了国务院原副总理邹家华的批示。1993年,有关部门以最快的速度将提案落实———1500户库区的居民得以搬迁、政府资金到位。

这件大事至今在密云人民中被传为佳话。这件提案后来被誉为“三好提案”,即“九三提得好、政协抓得好、政府办得好”。

护水:打造绿水青山“战略水库”

截至今年8月,密云水库累计为京津冀供水390多亿立方米,其中,向北京市供水近280亿立方米,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体现了“战略库”“资源库”和“宝库”的重要作用,是北京打造绿水青山的“战略水库”。

截至今年8月,密云水库拦蓄大于等于1000立方米/秒的入库洪峰30余次,其中最大入库洪峰为3670立方米/秒,累计减淹土地200余万公顷,为防洪作出巨大贡献。

密云水库建成后,除了根治水患,还大大缓解了当时京津两个城市用水紧张的局面,为城市供水、农业灌溉、电厂发电提供水源。

1999年前,华北地区处于丰水期,尤其是1994年,密云水库入库水量非常充沛,创下153.98米的最高水位、33.58亿立方米蓄水量的纪录,这一数据至今仍镌刻在纪念碑石上。

然而,随着城市的扩张、人口的增加、工业的迅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从1999年开始,华北地区进入干旱期,密云水库蓄水明显入不敷出了。2004年,密云水库迎来史上最“干渴”的一年,蓄水量仅有6.5亿立方米。北京水资源到了最紧缺的关键时期。

“南水”进京,是密云水库命运的转折点。

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千里而来的长江水缓解了北京的干渴,密云水库得以休养生息,蓄水量持续回升。这也使得首都水资源战略储备逐步增加。

南水进京后,密云水库停止向北京城区供水。2015年9月11日开始,南水从团城湖调节池出发,沿京密引水渠奔行103公里,经过9级泵站加压,“爬高”100多米,向密云水库反向输水。

出库量减少,入库量增加,再加上近几年的汛期降雨、上游来水,密云水库蓄水量稳步增加、水面不断扩大,2019年6月,水库蓄水量已突破26亿立方米。

委员建议:践行“两山”理论合理开发密云水库

随着密云水库从主要水源地转为战略水资源储备水库的职能转变,如何保护利用好密云水库也引起来政协委员的思考。在日前召开的政协北京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北京市政协委员林展提出关于积极践行“两山”理论,合理开发密云水库的提案。

北京市目前对密云水库采取了隔离式保护,既不允许渔业捕捞,也不允许游客进入库区,同时,还投入巨大人力、财力,对密云水库进行“保姆式”的全天候看护。林展认为,这种重保护、轻利用的举措,不利于密云水库可持续发展。水库里丰富的渔业资源并未得到有效的整合与利用,库区及周边山区的优质的旅游资源更是被闲置,水库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绿水青山并没有变成金山银山。

林展建议,科学处理好密云水库保护和开发的关系,不仅可以实现绿色惠民,为北京市民提供更好、更优质、更便捷的生态旅游服务,也可以实现绿色富民,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在充分保护水体的基础上,整合生态旅游资源,围绕乡居度假、亲水休闲、高端旅游等主题,促进生态旅游与文化创意、户外运动的融合。

林展表示,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密云水库,既能推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融合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也能让更多的市民享用优质生态资源。将使周边区域的百姓能够从开发中切实受益,实现农民增收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带动水库周边区域的百姓实现脱贫致富。

编辑:秦云

关键词: 密云水库 北京市


人民政协报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