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一日一村 一日一村
牛屎坡村的美丽“蝶变”
新华社昆明9月3日电(记者浦超)“牛屎坡村牛屎多,走在村里沾满脚;遍地垃圾靠风刮,粪便污水靠蒸发。”这是云南省丘北县腻脚乡腻脚村委会牛屎坡村小组曾经广为流传的一句顺口溜。过去,这个村因牛屎而远近闻名。
然而,记者近日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村庄坐落在一个山坡上,四周绿树成荫,村里干净、整洁、有序。村里道路上,不仅没有牛屎,也没有粪堆、草堆和杂物,甚至连一点废弃垃圾都没有。
“我们村过去太脏了,到处是牛屎、猪屎,下雨天走在村里,落脚地方都没有。”说起过去的村里环境,35岁的村民王国辉唏嘘不已。他说,那个时候,亲戚朋友都不愿意来他们村做客。
牛屎坡村村民过去一直有养牛传统。“最多的时候,全村有近500头牛。”牛屎坡村小组副组长王家明说,过去,村里道路坡度大、很难走,村民赶牛上坡时,牛要在坡上拉一次屎才上得去,村里牛的数量多,坡上堆满牛屎,他们村因此得名。
“村民过去生活习惯不好,草堆、粪堆、柴堆随意堆放。村里牛屎多,下雨天路上污水横流,一到夏天蚊蝇遍地,臭味难闻。”王家明说,人居环境差,村民意见大。
脱贫攻坚开展以来,腻脚乡以牛屎坡村“脏乱差”整治为突破口,组织村民清理村内垃圾,清除畜禽粪便、柴草杂物、积存垃圾,对垃圾乱丢乱扔、柴草乱堆乱放、污水乱泼乱倒进行全面整治,将垃圾集中填埋、统一焚烧。同时,在村里配备移动垃圾桶30个,确定“户集、组收、村运”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让村民从“垃圾扫出门”变为“垃圾扔进桶”。
腻脚乡副乡长普玮说:“为确保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每年通过抓阄选出6位村民当保洁员,他们每周对村里道路和公共区域进行两次大扫除。”
“近年来,村民纷纷种植万寿菊、三七等经济作物,村里贫困户种植20亩以上万寿菊的有7户,户均年收益达7.8万元。养牛村民越来越少,全村现在仅有18户村民养殖,牛已减少到100头左右。”王家明说,随着环境变好,村民生活习惯也发生了改变,家家户户都装了太阳能热水器,曾经一个星期才洗一次澡,现在每天干活回来都要洗澡。
“牛屎不见了,村里干净了,亲戚朋友喜欢来我们村了。”正在采摘万寿菊的王国辉说,现在见到牛屎,村民都当“宝”用,牛屎是种万寿菊非常好的肥料。万寿菊管护好了每亩每年有5000多元收入。他家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近几年通过种植万寿菊实现了脱贫,今年种了20多亩。“村里禁止堆放粪堆,如果哪头牛在村里拉了屎,牛的主人会马上清扫运到地里做肥料,动作慢了就会被其他村民扫了。”他笑着说。
如今,牛屎坡村经济发展了,村民的钱袋“鼓起来”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一面面图文并茂的文化墙、一栋栋白墙黑瓦的民居、一个个风格各异的优美庭院、一条条洁净平坦的乡间小道……牛屎坡村实现了美丽“蝶变”。
关键词:牛屎坡村的美丽“蝶变”


湖北迎新一轮雨雪 动物“花式”过冬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