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评论 艺文 阅读 非遗 国学 人物 戏剧 国之瑰宝

首页>文化>艺文

寒山素愿

2020年09月14日 10:56 | 作者:黑德昆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那是安史之乱后的流离岁月,烽烟将月色都染了血光。

江南秋水汤汤,吴门高楼寂寂,可是怎么能一样呢?他多了羁旅之思,家国之忧。大唐至此,翻天覆地,犹如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这场天地浩劫,他们不是命数中能做主的人,却受连累化作浮尘,飘散到这枫桥边。

张继,字懿孙,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阳,一说南阳)人,天宝年间的进士,大约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中了进士。中进士并不意味着端上了铁饭碗,还得经过铨选(考核选拔),才能授官。所谓铨选是唐朝的选官制度,唐五品以上官员由皇帝任命,六品以下的文官由吏部按规定审查合格后授官,称作铨选。除高级官员由皇帝任命外,凡经科举考试、捐纳或原官起复等,均须赴吏部听候铨选。张继在铨选中被淘汰了,他在《感怀》一诗中感慨:

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终年帝城里,不识五侯门。

终日游走在长安城内高门显宦门下的文人士子多如过江之鲫。身为湖北来的外乡人,一个家世寻常的进士,他自负不是巴结权贵的性情,既没有杜甫的煊赫旧家声,又似乎欠缺了些李白、白居易一举成名的运气,再加上安史之乱的爆发,渔阳鼙鼓动地来,潼关失守,帝王带着他的爱妃弃了都城百姓,仓皇幸蜀。谁会在意一个待选小进士的前程呢!

他就这样顺流而下,漂泊到了烟水温柔的姑苏,不知流寓吴越的张继是否读过寒山的诗,但一定是乘着一艘如梦般的客船停在枫桥边,听到了寒山寺的钟声拨云见月迢迢而来。那富家子出身的诗僧,也曾自矜才情有过“游猎向平陵,喝兔放苍鹰”的红尘肆意,却因为身材矮小而绝了仕途之路,到后来,入了释门,敛了性情,留下的诗洗尽铅华,明心见性,直指人心。这座响起钟声的寺庙,就是因为寒山的号而得名。当此夜,月映寒江,霜天乌啼、江枫渔火、游子无眠。人生仿佛走到某种罅隙里,陷住了脚,下一步不知往何方去。那钟声仿佛是一种密契,伴他度过了一个分外清明而愁绪迭飞的夜晚,他心有所感写下一首游子诗,却不知这28个字会让他名留青史。昔年蹉跎,投奔无门。因为这首无意间的诗,他却得到了当时主管经济的重臣刘晏的认可和欣赏,是的,就是《三字经》中书的神童榜样:“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刘晏自幼有神童之名,入仕后历任吏部尚书、同平章事、领度支、铸钱、盐铁等使,封彭城县开国伯。他实施了一系列财政改革措施,对恢复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经济功不可没。

刘晏因为《枫桥夜泊》认可了张继的才华,提携他做了官,主宾相得,成为当时的一桩美谈。

自张继之后,历代文人雅士游幸寒山寺,纷纷有唱和之作,赋诗题字,雕刻碑诗,刻于寒山寺碑廊之中。

千年寒山寺历经沧桑,1500多年来,历经战火、屡次重建、不断新生。

余每次来寒山寺都要吃上一碗福慧面。一来讨个彩头,二来过足嘴瘾。香菇木耳胡萝卜春笋切丝,配上面筋拌以素面,唇齿留香,品一瓮禅茶,用一碗素面,享一分清凉。诚为人生乐事!

想起周作人云,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的片刻优游断不可少。

(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东城区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

编辑:杨岚

关键词:寒山 素愿 张继 进士 铨选


人民政协报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