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资讯 法治时评 法治人物 法律速递 盈科说法 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

首页>法治>法治纵横

民主法治乡村建设的“龙津实践”

法治乡村建设基层行之广东篇

2020年11月18日 09:11  |  作者:徐艳红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龙津村永红员工村采购安装水暖器材设备工程招标现场

龙津村永红员工村采购安装水暖器材设备工程招标现场

佛山,是一个以工业为主导、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的制造业名城,也是全国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佛山制造”享誉海内外。佛山经济发达除了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外,“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在这里也得到了很好的诠释。是这里的法治氛围本就浓厚,百姓法律素养本就很高?其实不然,用广东省司法厅一级巡视员张荣辉的话说,从“我要打你”到“我要告你”,广东乡村法治水平的提升也经历了艰苦的历程。

龙津村坐落于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的西南部,属珠三角的核心腹地。走进村里,河水环绕,廊桥相连,凉亭碑刻,弦歌水榭,好一个岭南水乡。维则公园、格治公园、道边护栏上、学法守法亭里,或挂有法治楹联,或设有法治文化景观,“用法以立身”“遵章守法,社会康宁”“学法以明道”之类的法治语言随处可见。龙津村的法治氛围为何如此浓厚,对法的尊重从何而来?

首创村内无出租屋建设“平安村居”

1999年,龙津村因集体企业盲目扩张,经营不善,欠下了4.7亿多元的债务,村委会几乎无米下锅,龙津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负债村”“后进村”。龙津村人、当时已是一家企业负责人的冯耀泉被邀请回村任支部书记。可冯耀泉刚上任还没摸清家底,屁股还没坐热,即被佛山中院司法拘留“请进”了看守所,一关就是三天半。经商多年,冯耀泉第一次感受到法律的威严。

其实,龙津村有这样的结果,在他看到村里与租地企业签订的合同时就已有预感。合同中无论是租地期限约定、责权界定、价格等都很混乱,这样肯定不行,必须规范行事,村民们也必须懂法守法,才能让企业安心在龙津做生意,用良好的营商环境来赢得时间以解决沉重的历史欠账。

龙津村辖10个村民小组,4074人,外来暂住人口有4000多人,因地理位置优越,经济收入大多来自土地出租。在佛山市司法局及南庄镇司法所的指导下,冯耀泉带领村两委从“顶层设计”切入,从“规范”二字入手,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性极强且富有实效的村规民约。

龙津村的村规民约中,最有特色的一条就是“村内无出租屋”制度,即村民的房子不准对外出租,这是佛山市第一个实行村内无出租屋的村。

20世纪末,外地到佛山打工者逐渐增多,租房需求越来越大,不少村民看到这一利好,纷纷无序自建或加盖房屋出租给外来打工者,这就是被严重诟病的“城市病”——“城中村现象”,城中村往往是一个城市“脏乱差”的集中地。虽然缺点很多,但“村内无出租屋制度”毕竟动了不少村民的奶酪,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村委会没有强制取缔出租房屋,而是在村里盖起了几幢公寓大楼,将公寓统一出租给外来务工人员,实行小区式规范化管理和服务,年终,村委会将租金收入以分红形式分给村民,如此,村民收入没有减少,因外来人员统一管理,村里环境好了,治安升级了,租房村民的烦心事少了,原来坚持出租的村民渐渐不再抗拒,有的甚至主动劝说钉子户放弃对外租房。

自2001年至今,龙津村在合适地段共建了6个“新龙津人”公寓小区。“今年疫情防控期间,6个公寓贡献很大,跟所有小区管理是一样的,进出小区持出入证,外地务工者在自己房间隔离,由物业统一安排生活起居,秩序井然。”村纪委书记廖权开说。

独创“七个统一”制度打造廉洁村居

冯耀泉任村支书后,镇政府放心不下负债累累的龙津村,遂委派镇政府法律顾问、广东天爵律师事务所副主任王肖伟前去帮助,之后,王肖伟被龙津村聘为法律顾问。

王肖伟一进场就接手了村集体企业欠银行、供应商、债权人等好几十个案件的诉讼,差不多花了10年时间在处理巨额负债的偿还,避免债权人挤兑崩溃的唯一解决方式只有以时间换空间。之后10年,他的主要精力放在村务信息公开制度建设、村务经济合约的合法性审查、普通村民之间的邻里纠纷调解上。

2003年,村委会决定按“养鸡生蛋”的思路发展龙津村,镇司法所就方案中的法律问题进行把关,之后,龙津村开始了自身的革新。

各村小组以土地面积入股村集团公司,再由村集团公司统一对外出租,所产生的租金收入按村小组占有土地面积进行分配,研究并推出了“七个统一”经济活动制度,即统一地段租金价格、统一保证金标准、统一合同规范格式、统一鉴证、统一物业租用年限、统一先交租后使用、统一租金递增比例。

由于顺应了市场规律,龙津村最大限度地规避了“资金、资产、资源”三资管理的暗箱操作,物业收益明显提高,村集体也有了持续的资金投入物业改造。于商家而言更是利好,他们不用到处询价,只需安心经营,良性循环的“养鸡生蛋”路径使得龙津村于2010年终于从负债村的阴影中走出。

20年间,龙津村集体收入从800多万元跃升到1亿多元,村民人均分红从1200多元到2019年的2.2万元,且每年保持5%的递增。如今村集体还有1.2亿多元的家底待分配,龙津村成为名副其实的“富裕村”“先进村”。村民冯自杰骄傲地说,尽管今年遭遇严重的疫情,但冯书记说了,2020年分红一定比去年还要多。

2017年12月,龙津村投资190万元建成全市首个村级集体资产管理交易站,成为禅城区首个“三资”管理示范村。南庄镇司法所对此做了全程法律指导,交易站内设有招标室、监控室、评标室、档案室等资产交易功能场室,平均每月有五六宗交易通过交易站进行,而交易规则制定、合同合规审查、招标方案审查及物业租金合同的合规审查都由镇司法所把关。资产交易管理站成立后,龙津村的物业租金竞价提升了5%-25%,进一步规范了资产管理交易的各项流程,为处于大改造、大提升阶段的龙津提供了更有保障、更完善的平台。

村民主动寻求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帮助

村集体经济有了收入,村民能够分红,自然是好事。然而,利益面前无小事,如果股权分配不均,村里就不会有安宁之时。在市、区、镇三级司法部门的指导下,2008年,龙津村股权固化分配方案尘埃落定,并将之写进了村规民约。

股权方案基本内容是,全村3400多股,一人一股。如果家中老人去世,有遗嘱的按遗嘱分配,没有遗嘱的则按法定继承;外嫁女按当年1∶7的价格进行补偿,股权被收回;嫁到村里的按1∶7的金额购买股份;五保户的股份在其去世后,由村收回。

当然,股权分配方案并非一成不变,龙津村会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修改分配方案。龙津村的村规民约细则一般二三年、有时一年就会修改,每次修改时,村委会都会请镇司法所给予法律支持。

股权是利益,有利益的地方自然免不了纠纷。在龙津村,有人民调解委员会,有专职调解员。

2017年,年近九旬的李厚开(化名)夫妇因为子女赡养及房产、股权继承问题,五个儿子无法达成一致,其中一儿子主动到村调解委员会要求调解。

因事情复杂、涉及人员多,从2017年8月到今年3月,冯耀泉、廖权开等作为人民调解员在村委会做正式调解工作前后进行了7次,其中南庄镇司法所所长刘叔方就参加了两次。廖权开讲私下还到当事人家里好几趟。最终一家人于今年3月达成一致,签下了调解协议书。近日,村调解委员会回访时,大儿子称,全家人没有再为此事争吵,一定会按协议书执行。

法的精髓融入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

法律的规定一般比较宏观,但龙津村的“法律下乡”却是将法的精髓融入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

龙津村成立了公共法律服务室,有驻村法律顾问坐班服务,为群众及外来务工者提供法律咨询。禅城区司法局和镇司法所为村里的普法宣传工作给予很多指导,包括龙津文化中心三楼的法治文化长廊里的宣传展板内容、图书馆设置青少年普法园地、公园法治格言的设计等。

多年来,龙津村没有一起民转刑案件发生、没有发生过一起群体性上访事件;龙津村制定的涉及土地管理、社会治安、村容村貌、计划生育、婚姻家庭等的村规民约,无论是制定还是修订,都会请司法人员和驻村法律顾问参加。在民主决策方面,凡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如重要事权、大额资金使用、土地开发等,都严格执行“先党后村”的决策和监督机制,召开有党员、村民代表参加的民主会议。村委一级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村小组一级建立民主理财小组,定期对项目的经营情况、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核,提出意见和建议。与此同时,村委会还邀请法律专家顾问、人文学者对其进行法律把关、文化把关,使村规民约既体现村民意志,又符合法的精神,还体现先进文化。

如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的法治理念在龙津村已深入人心。

近年来,龙津村先后获得“全国农村幸福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全国家风文明示范村”“广东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编辑:何方

关键词:龙津村 法治


人民政协报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