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协商>协商建言
建设人民币国际化“东盟通道”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建言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建设
人民政协网广西11月21日电“用足改革政策,进一步拓宽人民币双向投融资渠道。”
“探索建立本外币一体化的账户管理体系,便利企业实现账户本外币资金自由兑换,降低融资及汇兑成本。”
……
11月12日,经过近半年的调研,多次召开座谈会,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召开常委会议,围绕“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举措落地,加快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建设”协商议政。
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广西的重大战略任务。一年来,广西针对金融开放门户、自贸试验区、西部陆海新通道、中国-东盟信息港、粤港澳大湾区等多项国家政策叠加的背景,进一步完善金融开放门户实施的配套政策,陆续出台19份配套文件,规划布局、税收政策、落户奖励、人才政策等形成较完备的政策体系,全方位吸引和保障金融机构的入驻。
截至今年7月,广西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量达1.2万亿元,其中东盟市场占71%,结算规模在全国排名第十,在9个边境省(区)、12个西部省(区)中排名第一。全区已有24家银行378家分支机构办理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人民币国际化的“东盟通道”已经形成。
“提供与人民币国际化相配套的金融服务,进一步推进与东盟国家的跨境人民币结算,加强人民币在东盟国家的推广和使用,具体包括继续推动跨境人民币双向贷款、人民币资金池业务,完善人民币与东盟货币的银行间市场区域交易,增强人民币在东盟国家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自治区政协常委、南宁市政协主席杜伟在常委会议上发言提出。
“畅通中国—东盟金融机构跨境人民币同业双向融资通道,能更好地激发多边金融活水,实现经济金融互利共赢。”自治区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彭正江建议国家层面加强与东盟各国的沟通合作,扩大人民币在海外使用范围,如人民币账户开立、人民币加入国外外汇牌价、增加人民币储备等;加强与东盟各国金融机构合作,按商业化、可持续发展原则,逐步放宽与东盟区域内中资银行、外资银行、相关重点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人民币相互融通。
“金融是市场主体的心脏、实体经济的血液……从全区范围强化金融机构使命担当,鼓励各金融机构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改革创新、担当实干,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使命感和硬约束。”自治区政协常委、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莫达流说。
自治区政协常委、民建广西区委会副主委杨正川认为:“加快建设面向东盟金融开放门户既要取‘势’,更要取‘实’。只有更加重视统筹协调,做到‘盯住干、马上办、改到位’,才能进一步助推政策落地,进而胜利完成国家交给的重要任务。”
“为进一步助推西部陆海新通道和‘一带一路’的建设,必须充分发挥跨境金融的服务作用。”自治区政协常委、广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会长覃斌说。
自治区政协常委、自治区党委编办主任梁海萍建议,构建考精考实指标新体系,通过绩效管理的牵引和激励,推动面向东盟金融开放门户建设尽快在总量上形成规模、在创新上形成优势、在影响上形成声势、在招商上形成攻势、在发展上形成态势,为广西发展乃至全国层面的改革作出积极探索和重大贡献。
自治区政协党组书记孙大伟指出,要充分发挥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渠道畅通的优势,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研究,强化协商式监督,持续助推金融改革举措落地,为加快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建设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编辑:刘乙潼
关键词:人民币 金融 东盟 建设 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