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科技>资讯
创新驱动 突破重围
———从2020年度“十大创新人物”看环境科技发展
“心环保才是真环保。《道德经》阐明:‘水’如‘道’。不能简单从技术角度来治‘水’,更应从哲学的范畴来‘治’水。治水思考的哲学范畴,不仅适用于农村污水,而且可广泛应用在城市污水、黑臭水、湖泊、海洋等水域。只有老百姓真心开口说好,才是真的好。”在日前举行的2020年度E20环境平台创新私享会上,凌志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凌建军说出了自己的环保感言。
作为环境企业家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摇篮”,为发现、鼓励学员创新标杆,分享创新经验,E20环境平台评出年度十大创新人物,从他们的创新实践中可感知今年以来环境领域的前沿治理思路和科技进展。
凌志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深耕农村污水处理领域,董事长凌建军认为下水道治理是充满哲学智慧的行业,不是简单的技术行业,他认为,我国农村污水处理需要重点做好六点:学习日本单户模式,从源头治理;不应倡导全市、县(区)纳管和集中处理;不应倡导农村PPP和EPCO的全县处理承包模式,因为没有一个企业的组织机构能单独在短时间内又快又好完成;政府机构、设备供应商、第三方运维单位、农户应全面参与,实事求是贯彻农村“厕所革命”精神,真正让农民在治理农村污水的同时,改善室内室外的环境,让老百姓真心开口说好;加快学习日本农村污水治理模式、经验,制定并完善国内相关法律法规;加快制定单户或联户的化粪池、净化槽及管道和构筑物等的建造标准、制造标准、第三方维护标准,以符合当下的高质量发展。
作为纳米陶瓷膜技术及全产业链服务模式的创新者和实践者,广西碧清源环保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秦玉兰介绍,产品创新方面,该公司自主研发创新的纳米陶瓷膜污水处理技术(NCMT),区别于传统及目前主流MBR有机膜技术,在工业废水和城镇污水处理领域开拓了新的途径;在模式创新方面,碧清源打造了全产业链(即陶瓷膜材料的生产+核心技术研发+环保装备+工程应用+运营服务整体解决方案),在产业链上进行了革命性、颠覆性的创新,直击行业痛点,降低成本的同时,实现生产、服务营销闭环模式。此外,碧清源还前瞻性地引入5S现场管理的模式和卓越绩效管理,优化管理流程,并促进股权改革,完善股权激励设计等,实现了管理方面的创新。
浙江延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江涛分享了有机固废和垃圾分类数据赋能方面的创新以及实践。
刘江涛认为,在垃圾分类这一群雄竞逐的“蓝海”之中,企业想要脱颖而出,独领风骚,就一定要做精做专,专注于某一个细分领域,将自身的核心优势发挥到极致。因此,延杭智能果断剥离了所有涉及人力的垃圾分类相关业务,将业务范围进一步缩小并聚焦,定位于将“互联网+”及物联网技术与环保装备制造融合,成为垃圾分类领域全球领先的智能环保装备及信息化服务商,以智慧“赋能”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
刘江涛认为,2020年是“新基建”元年,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未来的城市智慧环境平台必将依托于大量基础数据,通过数据存储、计算,提供决策依据。延杭智能扎根于社区基础分类设施建设,依托智能垃圾处理站点,通过基层社区垃圾产生数据分析,绘制城市垃圾分类大数据地图,并上传至云平台,将能为智慧城市的环卫领域大数据分析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江苏泰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海龙讲述了泰源环保颠覆污水处理厂钢筋混凝土的“建造”旧时代,开启污水处理厂模块化装配式的“智造”新时代的历程。
潘海龙认为,“跨界寻找理念,而后进行组合”是泰源环保成功开启新时代的不二法宝。泰源环保推出的“TIMP智能模块化装配式集成污水处理系统”正是跨界创新的成功案例。该污水处理系统结合了乐高及装配式建筑的诸多原理,再结合钢结构特性及污水处理工艺特点进行计算、建模、实验,经历5年多时间的磨砺与检验,最终获得了业内以及市场的认可。潘海龙表示,工业化智造污水处理厂必将颠覆传统钢筋混凝土建造污水处理厂,这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必将引领环境水处理产业进入一个全新发展时期。
舒朋士环境科技(常州)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的智慧排水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舒朋士董事长兼总经理田明表示,想要科学治水,就必须先正确认识水体黑臭的成因。水体会变“黑”变“臭”,有分流、截流、合流、雨污混接、污水管网防渗率、末端处理、水体自身流动性、河湖堤岸、生态基流、面源污染控制等多个方面工作不力的原因。他提出,有一些地区把黑臭水体治理第三阶段的生态修复异化为简单的种水草、撒药、铺石子、曝气、修浮岛等,导致水体的生态修复治理表面化、虚无化,河道真正需要生态修复的内容却没做。黑臭水体治理,需标本兼治,让内部调理和外部截流切除同时存在,包括在河道中的一些高端技术的应用,需要政府和产业界一起努力,推动产业的进步。黑臭水体问题的解决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岸上岸下”、“生态构建”、“近期远期”“治标治本”的角度形成系统的解决方案。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创新 环保 污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