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宏观 金融 行业 国企 民企 人物 新资讯

首页>经济>资讯

光伏行业20年的三点经验

——中国经济怎么看之三十七

2020年12月29日 09:43  |  作者:杨朝英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最近,无论是产业领域,还是资本市场,光伏的热度不断蹿升。

20年前,以施正荣回国创办无锡尚德为标志,光伏在中国正式以一个朝阳行业的姿态起步。其间,几经沉浮。如今,再次走红,到底啥原因?笔者看来,至少有三个维度可以解释。

一是市场有效。

从资本市场看,上市公司业绩是最重要的指标。今年,光伏概念股股价普涨,龙头公司涨幅更高达三四倍。这背后正是公司业绩大幅增长。

以行业龙头隆基股份为例。2020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41.2亿元,同比大增104.8%。这个增幅,是在2019年利润同比增长超过100%的基础上获得的。

从产业领域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比如,今年以来,光伏玻璃因为需求太过旺盛,而产能提升速度远远落后于市场需求增长速度,结果价格一直上涨。价格反映供求关系,不正好说明了市场的有效性吗!

二是政府有为。

从光伏行业诞生之日起,我国相关产业政策就一直相伴左右。比如,税收减免和优惠,成为标准配置;各种示范工程,在全国各地生根;符合国际惯例的补贴政策,让行业顺利渡过了起步阶段的成本困境,推动全行业度电平均成本如今已与火电成本持平,奠定了长远发展的基础。

三是国际循环畅通。

光伏行业与餐饮、家电、建筑等传统产业不同,它一开始就是全球合作的产物。

虽然我国20世纪80年代就有光伏方面的研究和单点应用,但作为一个行业发展起来,已经是2000年以后的事情了。

当时的背景是,全球面临环境污染和大气环境恶化的困扰,对低能耗、低排放的新能源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就此,太阳能、风能、核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得到了全球很多国家的力捧,各种产业扶持政策、使用补贴政策不断出台。

正是在需求全球化、要素供给也全球化的推动下,我国光伏行业才从技术、市场两头在外起步,逐渐发展成全球最有竞争力的光伏产业链。据《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披露,2019年中国多晶硅、光伏电池、光伏组件的产量分别约占全球总产量份额67%、79%、71%。中国不仅在光伏发电设备制造方面形成了完整产业链,规模处于世界前列,技术水平也走在全球前列。

如今,我们正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光伏行业20年的发展路径,也许能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编辑:秦云

关键词:光伏行业


人民政协报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