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委员讲坛 名家访谈 医学前沿 食话食说 岐黄园地 科普养生 健康产业 粉碎谣言

首页>健康>资讯

慎终如始筑就上海战“疫”堡垒

2020年12月30日 10:00  |  作者:朱同玉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朱同玉

朱同玉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伴随着1月20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以下简称“公卫中心”)应急负压病房正式开启收治确诊患者,抗疫阻击战打响了。

作为新冠肺炎成人患者定点收治医院,公卫中心始终坚持以维护上海公共卫生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为使命,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统筹部署下,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提升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目标。

作为一支应对各类传染病的特种部队,公卫中心一直秉承“平战结合”的发展理念,形成独具特色的“公卫模式”:“平”时,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与技术储备,提升医院整体综合救治能力;“战”时,直面各类新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上海城市公共卫生安全保驾护航。

武汉报道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公卫中心凭借高度的敏感性,在2020年1月2日、3日,连续两天开展了具有针对性的实战演练。这个演练完全模拟收治不明原因肺炎患者流程进行,全院医疗、护理、后勤、医技等部门全部参加了演练。1月中旬,为了切实做好防控工作,在国家发布相关诊疗指南前,未雨绸缪的公卫中心已对人员梯队、感控培训、预案流程、物资保障等疫情防控举措做了全面部署,四栋负压病房327张床位全部进入待命状态。

疫情初期,在市卫健委和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的协调组织下,全市兄弟医院顶级的急诊ICU、重症医学、感染科、呼吸科等学科纷纷支援公卫中心。5名来自全市的顶尖重症医学专家带领医疗组“整建制”进驻市公卫中心应急病房,负责全部危重和重症患者的“床边救治”,与公卫中心的白衣战士们并肩战斗;与此同时,外围专家组咨询会诊制度和机制同步建立,为新冠肺炎患者织起了一张专家救治网络。

此外,中医专家入驻病房,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理治疗师在一线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对医护和患者提前进行心理咨询或者心理干预。随着对疾病的认识加深和相关经验的积累,上海专家组最终发表了《上海市2019冠状病毒病综合救治专家共识》,为全国乃至全球的新冠肺炎救治提供了宝贵的“上海经验”。

抗疫历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敬可爱的先进典型、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有“夫妻档”医务人员接到救治任务通知后,立即驱车1300公里毫不停歇赶回医院投入工作;有的医生在应急病房坚守140多天,有的护士“六进六出”应急病房;一些护士为了坚守应急病房推迟了婚期,甚至用视频方式举办婚礼。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广大医护人员毅然告别家人、逆行出征,日夜奋战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

在重症患者病区,多数患者语言表达不畅,只能依靠肢体动作表达需求。护理部专门引入了一组生动形象的需求卡片,包括喝水、吃饭、大便、胸闷等需求或问题,只要手指点点,就能轻松与医护人员进行交流。对于手脚机能不协调的患者,医护人员就会通过小黑板与其沟通,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有时甚至还会跳上一段手语舞,激发患者锻炼手脚协调性。

在轻症患者病区,护士们不仅客串心理辅导员,还将亲手折的千纸鹤送到患者手中,祝福患者早日康复。面对轻症病区的外籍患者,医护人员均配备了语言翻译器,确保沟通无障碍。此外,对于不习惯中餐的患者,床位护士就主动了解其饮食禁忌和偏好,营养师根据患者饮食需求,提供西餐服务。由于轻症病区年轻患者较多,为了向医护人员表示感谢,他们不仅用外语写表扬信,还拿起画笔,在医护的防护服上留下手绘图案或者感谢的话语。

当前,全球疫情依然严峻,输入型病例难以完全避免。为了进一步做好疫情常态化管理,公卫中心在2020年底成立了新冠科。新冠科将针对输入型病例具体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临床救治策略,确保每一位患者都得到切实有效的治疗。

经过将近1年的医疗救治,公卫中心在新冠患者救治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新冠肺炎的发病机理、疾病转归、预后康复等做了充分的临床研究。今后,新冠科将以公卫中心医疗救治力量为基础,配备专业的医疗、护理、感控和医技团队,充分发挥上海专家团队的救治经验,为新冠肺炎患者保驾护航。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

编辑:何方

关键词:抗疫 新冠


人民政协报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