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聚焦 公益资讯 基金会 公益人物 社会责任

首页>公益>聚焦

一只手,也能托起残疾人最美的梦想

2021年01月05日 14:52  |  作者:郭帅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向文,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政协委员。自出生就没有右手的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一份不错的公职。本可以手握“铁饭碗”,但他却主动辞职,创办万山红遍职业培训学校,踏上了扶残助残的创业路。他坚信——一只手,也能托起残疾人最美的梦想

C20210105005-zx11

2013年以来,向文的万山红遍职业培训学校培训残疾人各种实用技能1800人次,通过跟踪服务,有1346人次实现各种形式的创业或就业。图为向文正在上课。 (受访者供图)

“对于残疾人有求必应”

与残疾人朋友载歌载舞,喜迎新年,是向文每年元旦的必备活动,今年也不例外。他的手机里存满了残友表演的视频。

在文山州的残疾人中,向文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大家喜欢称他为“向老师”。在他创办的文山市万山红遍职业培训学校中,电商、盲人按摩、烹饪、摩托车维修、计算机操作等专业课程的学员,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但他们学得却异常认真,因为他们自立自强的梦想将从这里启航……

1990年,向文从学校毕业后分配到文山州审计局工作。“这份公职让我有了更宽阔的眼界,也有充足的时间继续学习。”出生就没有右手的向文,心里一直有着扶残助残的“火种”。

工作之余,向文常与其他残疾人沟通交流,天生残疾的向文深刻感受到残疾人在人生旅程的艰辛与不易,体会到他们渴望融入社会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自己创业,帮助更多的残疾人过上好日子”的想法慢慢地在向文心里萌芽。2006年底,向文经过慎重考虑和多方面准备,在得到家人的理解后,放弃了“铁饭碗”,借钱创办了文山市万山红遍文化传媒公司,踏上惠残助残的创业路。

公司成立第一天,向文便立下一条规矩:“对于残疾人,凡有所求必有应”。“我接触的很多残友,因为学历、身体条件等原因职业选择很局限,有些甚至处于放弃自己的边缘。要让他们融入社会,必须要有一技傍身。”向文告诉记者。

2013年,文山市万山红遍职业培训学校成立。除了传统技能培训外,向文把目光聚焦在电商、直播。“这是个新兴产业,门槛相对较低,时间也灵活。残友限于身体桎梏的缺憾可以被网络技术一下子抹平了。”

为了让学员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向文经常到文山州各地“搜罗”名师,请他们到培训学校为残友讲课。“大部分学员是文山州残联推荐,他们来参加培训,包括吃住都是全免费的。”向文告诉记者。

2013年以来,向文的万山红遍职业培训学校培训残疾人各种实用技能1800人次,通过跟踪服务,有1346人次实现各种形式的创业或就业。学校还成为云南省残联认定的省级残疾人培训基地、康复机构,同时也是文山州劳动就业局认定的指定培训机构。“培训都是短期的,但我们会有长期的跟踪再培训。”向文介绍,结合残疾人的创业、就业需求,学校创建了由健全人及残疾人专家22人组成的“专家库”,为学员提供专业指导咨询服务。“我们还开设了免费的网上学习课程,鼓励残疾朋友上线学习。”向文说:“我希望未来这里可以走出去更多自立自强的残疾人模范。”

担任文山州政协委员后,向文感觉到更有干劲。“政协委员的身份让我又多了一个为残友说话的平台,这几年的提案都是针对我周围残友的困惑及期待所写的,希望能为更多残友鼓与呼。”向文说

“向伯乐”和他的“千里马”

“欢迎进到直播间的家人们,我们的直播马上开始了……”砚山县村民、肢体残疾人侬进松用娴熟专业的直播热场方式,开启了新一天的直播带货,妻子王用娣在旁调试灯光、递取商品,有时妻子也会单独进行直播。“每天至少要保证4个小时的直播时间。”侬进松说。

现在,侬进松的直播平台每月销售额能达上万元,很多人称他为“文山电商玛瑙大王”,他总是不好意思地摸摸头。

“原来在县城开了个玛瑙实体店,但生意不景气。”侬进松偶然听说向文的培训学校,决定去学习,但妻子并不理解,觉得丈夫不务正业。

“家人的不理解不支持也让我一度感觉很困惑,那时候经常很晚了还打扰向老师,向他求助,他总是和我一起分析问题,并且不断地鼓励我。”最难的时候,侬进松的淘宝店半年内没有接到一单,“只有向老师觉得我一定行,没有他,我可能早就放弃了。”

这期间,向文除了为侬进松想办法得到更多政策支持外,还鼓励他多学习短视频、直播带货等新方式。

手把手的培训让侬进松在短视频平台找到了定位,即拍摄搞笑视频,粉丝数也因此不断增加,订单也如约而至,淘宝店铺还成为了金牌商家。“我们还请当地残联、商务部给予了他一定扶持。”向文告诉记者。

看到可观的收益,妻子的态度也开始改变,甚至在丈夫的鼓励下,也开始学习电商运营。

与侬进松相似,家住文山州西畴县的张贵相把向文看作她人生中的伯乐。

张贵相命运多舛。2010年,女儿因出生时缺氧罹患脑瘫后,夫妇俩变卖家产四处为女儿求医的途中,张贵相又不幸遭遇车祸,致使肢体二级残疾。

接连变故使得张贵相家中一贫如洗。见周围有人种植草莓赚钱后,张贵相也萌生了种植草莓的念头。

张贵相夫妻俩的不易,向文都看在眼里,他不仅邀请两夫妻到培训学校学习种植技术及销售理念,还将两夫妻的故事发到了文山州残友圈的公众号上,希望能有更多人帮助他们。

“文章发出不久,文山市残联打电话向我要去了张贵相的联系方式。”向文告诉记者。很快,张贵相夫妻俩得到了有关部门的扶持资金。

如今,张贵相的草莓基地办得红红火火,夫妻俩还成立了西畴县贵相维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了50余名社员,有时间他们还会到周边村为农户培训草莓种植技术。

“残疾人身上表现出来的自强不息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写照、社会正能量的体现,通过媒体让更多人知道他们的事迹,激发全社会奋发自立的精神,我觉得是十分有必要的。”向文说。

梦不停行不止

2019年5月,万山红遍文化传媒公司被国务院残工委表彰为全国第六届“助残先进集体”。作为文山州的唯一先进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向文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

“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现在想起来依旧很激动。”向文永远忘不了那天。也是那一刻,向文决定把他的扶残助残事业更进一步。“也是巧合,当时因为身体不适,我服用了一段时间三七,效果非常好,我们文山又是三七之乡,我想把它分享给更多人。从北京回来,我们就开始筹备公司。”

同年10月,文山市赐仁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向文召集另外5名残疾人成为合伙人,创立了自己的三七品牌。

“现在公司已经吸纳了45名残疾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9人。”向文说。

向文心中一直以来扶残助残的种子正在结出累累硕果,2018年,万山红遍职业培训学校还被认定为中残联国家级培训基地。

如今,向文的身边总是离不开残友的身影,其中不乏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但更多的是想通过创业实现人生价值的有志青年。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昔日的学员很多已经成为当地有名的残疾人致富带头人,他们获得了不少省级甚至国家级别荣誉,在当地带动了更多的残疾人创业就业,“雪球”就这样“滚动”了起来。

“做再多的事,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让更多的残友能够有尊严地、幸福地生活。”向文说,“我是一个喜欢挑战的人,助残这件事对我来说就像一日三餐一样自然,梦不停行不止,我一定会为更多残友创造更多的幸福。”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残疾人 学校 培训


人民政协报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