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科技>资讯
国产自走式薯类联合收获机具填补技术空白
本报讯(记者王菡娟)日前,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绿色耕作与土下果实收获机械化创新团队自主创制的4UZL-1型小型自走式薯类联合收获机取得新突破。该机具采用履带自走底盘,配套动力55kW,单垄收获,可一次完成挖掘、输送、去土、去残藤、清选、集薯等联合作业,填补了马铃薯、甘薯收获领域技术空白,为解决薯类机械化联合收获难题、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奠定了基础。
我国是薯类作物生产大国,主要薯类作物年种植面积超过1.6亿亩,尤其是马铃薯、甘薯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由于薯类生产机械化水平低,长期依靠人工或半机械化作业,机械化联合收获几近空白,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作业成本高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主要瓶颈。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等项目资助下,绿色耕作与土下果实收获机械化创新团队根据产业急需,以优质、高效、低损、多功用为主控目标,重点攻克与优化了模块化、低损薯土分离、薯块顺畅交接等关键技术。团队在山东德州、滕州和江苏淮安、南京等地开展的多工况田间收获试验结果表明,该设备作业顺畅可靠、适应性强、收获质量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得到了当地种植户、农机管理推广部门和制造企业的普遍认可。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收获 薯类 联合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