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宏观 金融 行业 国企 民企 人物 新资讯

首页>经济>资讯

委员建议:多措并举解决短途出行难

2021年02月03日 15:22  |  作者:李元丽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2月3日电(记者 李元丽)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共享电单车数量已超过100万辆。在未来五年更将迎来爆发式增长,预计到2025年,共享电单车投放量将达到800万辆,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1.4%,行业收入规模也将增加到200亿元。

自2019年颁布的电动车“新国标”正式执行后,各地管制逐步放开,从共享单车到共享电单车,两轮出行由此进入“鸟枪换炮”新时期。

2020年,更是被业界称为“共享电单车”元年。两轮出行企业纷纷加码,地方政府也在布局,既满足了居民最后一公里和短途出行的需求,也对绿色出行做出了贡献。

上海市政协委员、原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张怀琼和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媒生物防制科主任冷培恩调研中发现,因郊区出行困难和较多依赖电动自行车出行较高引发一些问题亟待引起我们注意。如,由于郊区轨道交通并未有效覆盖3-10公里中短距离出行,同时郊区地面公交线路密度也远低于中心城区,因此郊区居民群众中短距离出行困难远大于中心城区;由于郊区出行较多依赖电动自行车,所以私人电动自行车保有量非常高。同时因为监管不如中心城区,因而超标或不符合要求的电动自行车数量较多,同时郊区违法或非法改装电动自行车现象突出,容易引起自行车自燃进而发生火灾。再如,改装后的电动车超限速标准,危及公共交通安全,还有私人电动自行车私拉私接充电,仅2020年上海市由电动自行车充电引发的火灾事故,发生400余起。

张怀琼给出这样一组数据,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开展的调研显示:疫情防控期间共享单车活跃用户日骑行频率有所上升,较 2019年相比增长16.3%;长距离出行比例显著上升,大于3公里的骑行比例由9.6%提升至16.7%。“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疫情基本控制后,随着社会和经济生活活动恢复正常后,因为疫情人们出行的行为也发生了改变。但个性化出行比例也明显提高的同时,外环以外郊区短途出行存在很大困难。” 张怀琼这样说。

冷培恩表示,上海市公共交通发展非常快,尤其是轨道交通的发展已经成为本市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以上海为例。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上海有轨道交通线路18条,运营里程729公里,但多数在外环内(外环内面积637平方公里,地铁里程438公里,密度0.68公里/平方公里),外环外(含崇明 区)分布很少(外环外轨交密度约为0.05公里/平方公里)。我们从上海市的轨道交通规划可以看出本市外环以外郊区短途出行存在很大困难。

上海市如何解决外环以外外郊区短途出行的问题?他们建议:一是建议有条件的在本市郊区适度开放共享电动自行车的使用,解决郊区群众中短距离出行困难。二是郊区适度开放共享电动自行车,替代部分中短途出行机动车的使用,有效降低机动车的使用率,有助于控制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增长,缓解交通拥堵问题。三是郊区适度开放共享电动自行车,有助于提高城市环保尤其是在新农村包括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四是修改上海市2017年《上海市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有关规定,以便为在郊区开展共享电单车运行提供法律上的依据。五是制定共享电动自行车运营的基本原则,如,有序和按需适度投放;设定运营围栏、运营商集中换电等。六是在郊区重点功能区首先试点适度开放共享电动自行车,可选择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和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作为试点区,同时以郊区五大新城为试点区,发挥共享电动自行车科技创新优势,推进智慧交通产业协同发展,助力优化城区生态环境。七是在郊区适度开放共享电动自行车基础上,围绕郊区开展电动自行车制造业布局,支持共享电动自行车企业与制造业企业的战略合作,围绕以新经济带动制造业产业链的转型升级,探索消费互联网带动工业互联网的升级发展的新路径。

编辑:秦云

关键词:电动自行车 短途出行


人民政协报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