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宅经济”如何发力

2021年03月03日 22:13|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3日电(记者 孙金诚买菜靠网购,吃饭靠外卖,教育靠网课,开会靠视频……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过去一年,宅家防疫成为人们的生活常态,也在不知不觉间改变着人们的消费方式,尤其2021年春节,1亿中国人就地过年,让“宅经济”大火一把,一批新业态迎来爆发式增长,相关企业利润大涨。后疫情时代“宅经济”将有何表现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上的热点话题。

“‘宅经济’本质上是互联网经济,核心是数字化。”全国政协委员骆沙鸣表示,“宅经济”的突然发力看似意外,实则是相关企业提前布局的结果,“只是疫情催发了这种结果提前到来,迫使这些企业加快了数字化进程。新产品、新服务大幅提升了消费体验,迎合了新一代年轻人的消费习惯,红火是趋势,也是必然。”

“疫情终会成为过去,但回到从前很难。”全国政协委员金李坦言,疫情期间,很多人宅在家里,通过网上点餐或者直播带货等方式进行消费,但是疫情逐渐平复之后,很多习惯还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留。人们在过去一段时间的实践中发现,用这种线上方式进行经济消费活动其实是非常便利的,这也使得我们国家整体上更快地进入到数字经济时代。

金李表示,未来,应当在此基础上鼓励各种经济活动采取线上化的方式进行,从而使得我国经济能够尽快步入提质增效、更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不过,在民革中央看来,虽然在新冠疫情期间,“宅经济”带动行业增长,在稳就业中表现亮眼,但仍存在着就业规模仍然不大,灵活就业的保障机制不完善,就业数据不连通、利用不彻底,产学研衔接不充分等短板亟需突破。

为此,民革中央建议,释放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潜力,为就业扩容提质;加强数字文化新型就业的政策配套研究;打造数字文化就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健全数字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

编辑:王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