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京参会前的故乡见闻

2021年03月04日 11:01| 作者:特邀委员记者 王树理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4日电 牛年真牛。北京城里那个让人击节称快的脱贫攻坚表彰大会刚刚结束,伴随着2021年中央国务院1号文件公开发表的脚步,一场贵如油的春雨,就不风不火地洒落在堪称中国饭碗压舱石的黄淮海平原上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按捺不住心情的喜悦,我驱车走一趟老家,到商河县看看,一来看看全面脱贫的故乡人,是如何喜庆这个亘古未有的时刻。二来也把乡亲们的所思所想和有什么要求带到北京。

细雨菲菲中,我驱车前往故乡商河县沙河乡棘城中街村。

我先碰到了哑巴。哑巴是张秃哥的大儿子。他正挥舞着一把剔刀拆解一头刚宰的牛。见我来了,哑巴停下手中的活计,比比划划地跟我说些什么。邻居们告诉我,哑巴是说今天他已经剔完三头牛了。人们告诉我,哑巴虽然不会说话,脑子却特别好。改革开放这些年,他一直在牛羊肉加工企业打工,剔牛剔羊,比古书上说的庖丁宰牛还熟练。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剔8头大黄牛。每剔一头牛就可以拿到200元的劳务费。也就是说,哑巴每天能挣一千多元的加工费呢。我让人们帮着哑巴算一下,后来他自己也打着哑语告诉我,牛羊肉加工不全是旺季,加上淡季,均扯起来,每年至少能挣十六、七万块钱。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哑巴还有一件更让人高兴的事,他的大女儿已经在山东大学毕业,主动申请到西藏工作去了。他弟弟的一个女儿,也考入了山东大学。

听到这个消息,我真为哑巴高兴。四十多年之前,我还是一名解放军战士,回乡探亲的一个晚上,刚撂下饭碗,哑巴的父亲张秃哥就来找我,说是听说部队医院能治哑巴,问我能不能给他帮帮忙?他们家的三个孩子都不会说话。面对这个满脸愁容的老大哥,我恻隐归恻隐,但却一脸茫然。虽说之前报纸上曾有过这样的报道,我们这些驻守在祖国北部边疆的普通士兵,也联系不上啊。抱着深深的同情,我归队后真的帮着打听,找到了一位曾经治疗好一位聋哑人的部队医生,他听了一家弟兄三个都是聋哑人的情况,推论是遗传基因出了问题,也是爱莫能助。

回想着这段经历,望着窗外淅淅沥沥的春雨,我突然感到,春雨对于庄户人家真是太重要了。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如果没有脱贫攻坚这样的刚性战斗,张秃哥这样的一家三个哑巴的人家,还不知道难成什么样子!如今好了,中央的政策好,各级党委政府的扶贫措施得力,老百姓致富的心气儿高,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我赞叹着,感慨着,觉得当下我们的国家,就像这开春逢甘霖的春天,万民欢腾,万物复苏,万象更新,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好光景!

“牛马年,好种田。”人们正议论着,四弟树敬拿着一张2021年2月22日的《济南日报》走进来,说:报纸上全文刊载了今年党中央国务院的1号文件,你们都看看,全是好事啊!我拿过报纸一看,一号文件整整一大版。五大方面二十六个标题,讲得全都实实在在,真如春风化雨,滋润人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全国脱贫攻坚伟大胜利的鼓舞,有十四五规划、2035年奋斗目标和两个一百年蓝图的引领,柳摆千家惠,神州尽舜尧。踏着醉人的雨点,为祖国祝福吧!

编辑: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