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4日电(记者林仪)据教育部2020年年中对9省份14532人的调研显示,与2019年底相比,半年来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1.7%,其中小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5.2%、初中生增加了8.2%,高中生增加了3.8%。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东省委会主委李心对此表示了担忧: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线教育市场迅速扩张,但其发展的规范性和监管的有效性问题也凸显出来。特别是一些商业性在线教育机构想方设法向学校渗透,甚至与某些学校、教师搞所谓“合作”,形成隐性灰色利益链条。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同时增加课业负担,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特别是视力健康。
关于青少年视力健康的警钟并不是第一次敲响,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已达53.6%,也就是说,每两名青少年中,就有一个人近视。而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则显示,美国儿童的近视率仅为约10%。李心表示,保护好孩子们的眼睛,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问题。
“在线教育机构野蛮生长、恶性竞争、缺乏自律,将盈利模式建立在让孩子尽可能长时间地使用在线教育平台上。一些在线教育课程时间偏长,有的小学低年级课程单节长达90至120分钟。”李心指出,学校履职不到位,家庭教育存误区也让在线教育进一步危害孩子们的视力健康。
为此,她建议加强行业监管,推动在线教育市场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禁止在线教育机构将学习群组与特定学校、班级捆绑,形成“校外校”、“班外班”。对中小学在线教育课程单节时长进行限定,高中一般不超过30分钟,初中一般不超过25分钟,小学一般不超过20分钟。课程中间休息不少于10分钟,并采取强制黑屏、退出等方式让学生放下电子设备。高中、初中、小学课程每天在线作业平均完成分别控制在20、15、10分钟之内。
由教育部出台专门文件,规范学校推介在线教育平台行为。明令禁止学校、教师以任何方式向家长、学生推荐商业性在线教育平台及产品,更不能将学校课堂教学内容与在线教育平台挂钩、捆绑,不得要求学生在在线教育平台完成学校作业。
此外,还要引导家长理性选择、学生节制使用在线教育平台。全面推行学生注册在线教育平台实名制。在线教育平台软件均应有多端口家长控制功能,并设置爱眼护眼提醒、超时强制退出等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