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4日电(记者 孙金诚) 目前,我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6亿人,占总人口的12.6%。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如何长期照护好失能、半失能老人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近年来,虽然部分试点地方政府对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初步成效,但在全国政协委员江利平看来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尤其是农村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仍存在一些问题。
在调研中,江利平发现,农村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筹资渠道难确定,配套设施相对落后,服务体系不完善,护理服务人员不足,专业化程度低。
江利平建议完善农村长期护理保险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农村互助共济、责任共担的多渠道筹资机制,确保资金来源稳定;增加基础建设领域投入,引导社会组织和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农村公共服务,完善配套设施,让社会护理服务机构成为长期护理保障的有力补充;加大对农村居民的服务供给,探索实施“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拓展农村护理服务范围;加强农村护理服务队伍建设,引导高校、职业技术学院和技师学校开设护理服务专业,培养护理服务专业人才,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对护理服务人员给予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增强护理服务人员的工作稳定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