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4日电(记者 刘圆圆) 直播带货热度不减,行业乱象层出不穷。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祈福集团副董事长孟丽红指出,直播行业责任不清晰、行政监管机制不健全等是导致乱象丛生的原因,建议完善立法和加强行业监管,并强化平台的监督管理及法律责任。
今年两会上,孟丽红提交“规范直播带货行业准则,促进电商零售经济平稳有序发展”的提案。她指出,随着网络直播行业的兴起,加上新冠疫情对线下购物造成的冲击,网络主播“直播带货”已成为商家和网络平台的重点营销渠道。直播带货包括有品牌方(商家)开设直播间推销自己的产品,互联网平台职业主播利用其影响力为商家推荐产品等形式。
孟丽红认为,直播带货的优势很多,但由于网络直播准入门槛低、责任不清晰、行政监管机制不健全等原因,直播带货乱象也层出不穷。
据悉,国家各部门近期出台了一些对网络直播活动的指导意见和管理规定,但法律层面仍需完善专门针对直播带货行业的规定。“职业主播直播带货时的身份应属广告代言人,因此需完善相关法律规定,以立法的方式将直播平台、主播等纳入监管体系。”孟丽红指出,网络主播直播“翻车”事件频出,有主播和品牌方受到了行政处罚,但是提供直播服务的平台并未因监管不力承担法律责任。现有的指导性文件规定平台有义务对直播间运营者进行审核、管理、评价及处理消费者投诉等,但并未规定如平台监管不力需承担的法律责任。因此,她建议强化平台的监督管理及法律责任,如主播直播产品出现问题,平台、商家、主播均应承担责任。
据悉,人社部已经增设了“直播销售员”工种。对此,孟丽红建议,在此基础上应制定行业标准,通过培训、考核等方式提高直播门槛。她表示,直播品类五花八门,只要品牌方给费用主播就进行直播,这导致主播对推荐的物品不够了解、专业性不够强。“直播带货行业是为了给消费者带来更多便利及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不是为了极少数主播谋利,因此建议限制主播直播品类数量,促使其专耕某一品类,从而提高专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