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4日电(记者 林仪)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注重培育夜经济。全国政协委员、祈福集团副董事长孟丽红建议,各城市可利用大型文化艺术表演场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延长文化场所及旅游景点的开放时间,并举办一系列夜间文化活动打造夜间消费“文化IP”。
他认为,各地已出台的夜经济政策,仍以单一城市为单位,缺少与周边城市的联动和协调,导致各地夜经济同质化问题严重,降低了消费人群的夜经济体验。而且夜经济以购物、餐饮等物质消费为主,业态不够丰富。夜经济高峰时段较为集中且短暂,未能充分挖掘大众消费能力。
他建议,各地政府可在当地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如设立特定区域(市中心、商业街)给予夜间经济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可以加大宣传力度,将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项目融入进来,打造具有独特本土特色的夜间经济。政府可给予符合一定条件的夜间经济企业、个体户给予财政补助或税费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