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4日电(本报记者 王硕) “截至2020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492万辆,占全球总量的半壁江山。电动车火了,但后续废旧电池处理可是个难题。”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原总政治部主任助理岑旭呼吁,要未雨绸缪,健全完善废旧电池回收处理监管体系。
据岑旭调研了解,2021年-2022年,我国将迎来新能源汽车电池退役的爆发期。“如果监管不力、回收不畅、处理不当、利用不好,不仅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还会产生‘二次污染’;造成钴、镍等战略资源浪费。”
为此岑旭建议,要健全法规制度链,畅通回收渠道链,构建高效溯源链,规范行业标准。整合国家部委下发的指导性政策规范,细化明确涵盖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处理、利用各个环节的专门性规定,形成健全完善的行业领域法规制度体系。并在各省(市、区)建设若干新能源汽车废旧电池回收中心,依托销售网络建立以生产厂家为责任主体的回收站,结合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设立回收点。同时,实施国家统一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强制性编码,为每一块电池贴上监管“身份证”,实现编码数据互通共享、流通信息记录完整、电池去向可溯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