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4日电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原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任亚平,一直关注着内蒙古最具代表性产业奶业的发展。
任亚平说,“虽然内蒙古在奶业振兴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距离发达国家奶业先进水平还有不小差距。”
在任亚平看来,阻碍内蒙古奶业发展的问题,是科技支撑能力不足,奶牛整体遗传品性能还不高,奶牛育种滞后,优质遗传资源主要依赖进口。饲草料支撑能力不足,大部分规模养殖场缺乏自有饲草料地,种养结合不紧密。奶产业养殖加工利益联结松散,乳制产品结构单一,加工企业与养殖户多为简单的合同收购,深化利益联结机制还面临困难。
任亚平建议,国家将荷斯坦奶牛和西门塔尔牛纳入全国联合育种攻关项目,支持内蒙古提高奶牛自主育种能力,培育优质种源。国家参照生猪养殖规定,允许奶牛养殖使用宜林地。同时,参照生猪实施种猪场和规模养猪场(户)贷款贴息政策,对牧场和乳业生产基地建设实施贴息政策,启动奶牛活体抵押贷款政策,提高奶牛政策性保险保额标准。“国内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市场潜力非常大。拓宽进口牛源市场,培育并建立起自己的优质种牛种质资源库,从奶源上提高牛奶品质,内蒙古一定能进一步引领全国奶业振兴。”(常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