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4日电(记者 张惠娟)“作业写不完,睡觉睡不够,体质缺锻炼,手机不离手……”对于家有“神兽”的中小学生家长而言,“手机问题”似乎成了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2月1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2月23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要求新学期中小学教育教学重点抓好作业管理、手机管理、课后服务等问题。
“青少年玩手机,能一收了之吗?”对此家长关心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表示,“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根源上去找对策。”
“在这方面不同学段、不同学校的差异性很大,既不能一概而论提要求,也不能不分重点出对策。”唐江澎表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找到问题存在的症结与专业化解决问题的路径,一直嚷嚷于事无补。比如手机管理,对寄宿制高中而言,主要有一项共识和两个技术支持。学校要和家长、学生要达成广泛共识,形成一种基本判断:把手机带进学校,留在学生身边,对学生的成长弊大于利。它会引发许许多多相关问题。两个技术支持就是要专业化保障网络时代学生对手机的正常需求。建议学校开通校园云上学习系统,保证学生便捷查阅资料,用专用的移动终端进行线上学习,手机上能实现的学习功能,学校的移动终端也能迅速完成。另外通讯装备尽量保证家校联络的通畅,学校可以设立许多电话亭,宿舍安排好固定电话,让通话交流便捷畅通。
“作业管理、手机管理、课后服务等方面的问题如何从根本上破解?
坚守正确的价值观至关重要。唐江澎认为,若没有“促进人整体健康成长”的价值追求,所有问题很难得到有效解决。“如果一个学校、一个家庭最高的目标与追求就是分数、就是升学,那就会牺牲学生的睡眠和运动会时间去加班加点地刷题,睡眠与体质就成了为升学而必须付出的代价,睡眠管理、体质管理也就是空言一句。”唐江澎表示,作为教育人必须追问,“如果连孩子的身心健康都可以牺牲,何谈追求幸福?”
唐江澎建议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要在自己权力范畴、责任范围内各司其职、各破其难。就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等五个方面的管理问题而言,学校层面不要过多讨论要不要、该不该的问题,而是拿出真招数、实对策,专业化地解决问题。要以问题导向突破重难点。“比如作业改革,小学低年级孩子语文作业量多的主要问题出在哪里?怎么改进?”唐江澎表示,如果书面作业费时太多,在孩子手指前端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时候,长时间握笔会对他的身心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是否可以加强口语作业,同样能达到学习目标。
唐江澎表示,要以有限目标设计专业的路线图。“在长期累积、互为因果的问题面前,我们朝向理想前方,设定有限目标,相信时间的力量,微小变化积累起来,也总能在历史中呈现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