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5日电(记者 胡京春) “在我国一些农牧地区,特别是东北农牧交错区适时发展油莎豆产业,将是补充优质食用油供给、保护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补齐农业发展短板、拉动新经济增长点、推动和延伸农头工尾产业链,把农业产业做成千亿级产业集群的有效路径。”
在3月4日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高佩璇提出提案建议在全国农牧交错区风沙带发展油莎豆产业。
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升级,致使我国食用油和饲料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必须寻找单产和品质均高于大豆的食用油新油源作物开发利用。油莎豆被证明能够部分替代进口大豆、最为现实可行的粮油饲兼用型作物。2019年,科技部已将油莎豆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豆及其替代作物产业链科技创新”唯一的替代大豆的作物对吉林省和河南省重点支持。
高佩璇认为,技术储备不足,难以支撑产业快速发展;生产技术粗放,比较效益未充分显现;产业政策不明晰,企业观望多参与少;品牌影响力小,市场竞争弱。
针对发展油莎豆产业存在的问题,高佩璇提出解决的措施:
加强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将油莎豆产业纳入省级现代产业技术体系,给予稳定长期的经费支持,加快选育一批高产优质新品种。设立“油莎豆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重大攻关项目,推动油莎豆产业快速发展。
建设示范基地,引领产业发展。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中连片的原则,建立油莎豆现代产业示范基地,加快制定油莎豆生产、加工技术规程和标准,提高油莎豆产业现代化水平。
延伸产业链条,带动产业发展。吸纳大型油脂企业,进入现代产业示范基地。鼓励开发油莎豆功能性食品及保健品,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打造质量品牌,推动产业发展。建立质量安全可溯源体系。利用媒体、自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油莎豆的保健性和功能性,把油莎豆现代化产业示范基地打造成油莎豆商贸中心,建立油莎豆产品现代市场流通体系。树立中国油莎豆品牌形象,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为推动油莎豆产业快速发展,高佩璇建议:
油莎豆种植补贴与收购政策与大豆保持一致,不断提高油莎豆产业的种植效率和产品质量,对种植面积达到一定规模,在农业基础设施、农机、农艺、合作社建设等方面,应给予政策和项目扶持,不断壮大基地规模。
国家出台油莎豆收获仓储扶持政策,在油莎豆收获季节,由国家农业发展银行为油莎豆加工企业提供收购贷款,以缓解其流动资金的不足。降低油莎豆产品的生产成本,使油莎豆健康食用油等食品逐步走上普通百姓的餐桌,形成油莎豆产业的良性循环。
在全国多个地区建立油莎豆现代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园区,在市场、流通、贸易、安全等体系建设给予政策支持,出台鼓励建立工业化油莎豆深加工企业的优惠政策,实现油莎豆深加工技术的不断突破、不断创新,为全国创建新型产业体系,培育新兴产业格局,形成各地区多元经济增长的后发优势。
设立油莎豆产业化关键技术重大专项,补齐生物育种、轻简化栽培、科学仓储及精深加工短板,形成完整的创新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