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5日电(记者 何方 李木元) “我国宫颈癌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均占到全球五分之一。预防宫颈癌、保障女性生命健康是一项艰巨且紧迫的任务。” 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院长徐丛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呼吁,全社会关注宫颈癌这个女性健康的“杀手”,普及宫颈癌疫苗,特别是对偏远地区适龄女性,应重点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加强筛查和规范化治疗,降低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居全球常见恶性肿瘤第四位,发病率在我国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如果不采取进一步行动,预计在2018年至2030年期间,全球每年新增宫颈癌病例将从57万例增加到70万例,而每年死亡人数预计将从31.1万例增加到40万例。去年11月,WHO启动了《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包括我国在内的全世界194个国家首次承诺要消除一种癌症。
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医科大学原副校长戴秀英表示,宫颈癌危害严重,但病因明确,且90%以上的患者是因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所致,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宫颈癌。特别是9-14岁适龄女孩免费接种宫颈癌疫苗在这一战略的实施中无疑是极其关键的工作。
不过,徐丛剑表示,根据2018年《柳叶刀杂志》报道,在全部的宫颈癌病例中,大约84%的病例和88%的死亡发生在低资源国家。中国也存在农村明显高于城市,经济落后地区显著高于经济发达地区的情况。
戴秀英通过调研同样发现,宫颈癌发病率的高低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医疗卫生水平、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而且我国在宫颈癌预防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人数基数大、适龄女性众多、疫苗供应保障机制尚不健全等。
在去年两会期间,徐丛剑曾提交过《对边远地区适龄青少年免费接种宫颈癌疫苗,并将其纳入脱贫攻坚扶贫工作中》的提案,国家卫健委在回复中对HPV疫苗加入地方免疫规划试点作出了积极回应。
“目前大多数免费接种宫颈癌疫苗的组织实施策略都集中于学校和城市,边远地区居民则因人口分散难以组织而被忽略。” 徐丛剑表示,边远地区居民实施严格的定期筛查难度很大,所以对这一人群实施免费接种宫颈癌疫苗意义更大。他通过提案呼吁强化政府责任,目标明确,动员边远地区社会组织力量,加强偏僻农村地区宫颈癌疫苗接种工作。
2020年8月,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开始给为全旗近万名13周岁以上中小学在校女学生免费接种了HPV疫苗。有关慈善机构和社会组织也已积极行动,开展宣传和经济支持,在校学生中适龄青少年宫颈癌疫苗接种工作将会逐步推开。“这一模式值得借鉴,但是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重视程度不同,应该综合施策,进一步推动宫颈癌疫苗的普及。” 戴秀英建议,尽快将 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助力《“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目标的实现;并将HPV疫苗纳入医保,按比例报销,或由相应的基金资助;此外,接种HPV疫苗优先覆盖贫困家庭适龄妇女,并为贫困地区妇女提供免费筛查。
戴秀英还建议,制定符合中国特色的宫颈癌综合防治模式。国家卫健委、药监局、教育部、财政部、妇联等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分步实施计划免疫,逐步提升适龄女孩HPV疫苗接种率。可选择经济发达的省市先行开展试点接种,由地方财政支持采购疫苗,积累经验后再逐步向全国推广;对欠发达省市,国家财政可适当予以支持补助。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卫健委副主任易露茜则强调,目前基层HPV疫苗接种率不高,要扭转这个局面,除健康教育外,还要保障接种点。建议有条件的医院可创建预防接种门诊,或者通过与辖区的接种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一种双向转介的机制,并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更好满足群众的接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