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川全国政协委员持续关注黄河上游川甘青水源涵养区的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保护好母亲河 建设好幸福河

2021年03月05日 22:28|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5日电(记者韩冬 通讯员郭健“黄河上游川甘青水源涵养区的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不仅关乎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还事关黄河中下游乃至全国生态环境大局,确实应该在‘十四五’期间取得明显进展。”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政协主席柯尊平撰写的一份提案引起了多位住川全国政协委员的关注。

“部分区域湿地面积减少近70%,水源涵养和调蓄功能下降,冰川面积和冰储量明显减少”“产业发展资源依赖性强,生态保护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尚未形成良性循环”……对该区域情况最为熟悉的达扎·尕让托布旦拉西降措委员表示,作为黄河域中较为特殊的重要区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大力关心支持下,黄河上游川甘青水源涵养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但受多种因素制约,经济社会发展依然滞后,区域生态环境形势总体不容乐观。

为此,达扎·尕让托布旦拉西降措、孙朝晖、曾蓉等近20位住川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呼吁:认真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推动黄河上游川甘青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委员们建议,应加快在《规划纲要》的总体框架下,形成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政策标准、明确权利责任的管理体制;加快《生态保护补偿法》、《草原法》、《基本草原保护条例》等有关黄河生态保护的立法和修订工作,深化草原承包制度改革,研究出台草原流转办法;加大对黄河上游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健全财政转移支付与生态保护成效挂钩机制,合理扩大补偿范围、提高补偿标准;由国家层面“一盘棋”统筹谋划储备一批有利于加强黄河上游川甘青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污染治理、全域旅游和交通发展的重大工程项目,促进重大项目落地落实;加大区域内交通、清洁能源及配套电网、通信、旅游等领域支持力度,形成连接川甘青结合部地区的干线通道;组织编制《黄河上游川甘青毗邻地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发展规划》,支持黄河上游川甘青毗邻地区共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黄河文化公园、全域旅游示范区、文化生态保护区,黄河“河源文化”生态文明高地、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委员们还呼吁,应尽快建立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搭建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工作平台,确定流域保护治理目标、补偿标准、考核措施等,推动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落地实施。

编辑:王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