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6日电(记者 张春莉) 部分地方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跑偏了方向,盲目提档、大拆大建,存在难留、难续、难做、难保、难绘的“五难”问题,主要原因是缺乏美学设计、缺失美学教育、缺少有效机制等,值得警惕,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河南省委主委王鹏杰提出,走好乡村振兴美学新路径,让农村美起来。
王鹏杰建议,挖掘乡愁资源,制定保护性开发计划,通过美学设计包装,赋能美学项目,激活乡村资源价值;把好项目品质关,“无设计、不建设”,提升乡愁品质;用美学改造公共建筑设施和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新业态,把艺术美学融入乡村文化建设,复兴传统文化艺术;融入现代前卫的美学理念,开发可听、可看、可参与、可感受的体验项目和文旅产品;深入开展“还权、赋能、归位”的社区营造工作,让村民走到“舞台”中央,当好乡村振兴宣传员、推销员、服务员。
王鹏杰还建议完善政府资金、社会资本、企业投资的美学项目建设机制,调动农民、企业家、公益组织等不同主体共同参与,构建社会化的运营管理机制,放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障乡村振兴常态化、可持续;丰富活动强化美育,保障美学理念落实,在广大乡村,营造出浓厚的艺术氛围,让老百姓处处感悟美、体验美、享受美,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审美水平和生活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