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医疗文书上了“链” ——全国政协委员蔡秀军建言医学科技创新

2021年03月06日 16:11| 作者:刘喜梅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6日电(记者 刘喜梅) 术后病人如何获得有关本人手术记录的医疗文书?通常做法是去医院的病案室复印病历。但是在浙江杭州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患者不仅可以“链”上看病历,还能够成为个人医疗文书的真正掌控者。这是因为,该院在全国首创上线了医疗文书与科研数据的区块链应用。

“区块链技术是不可伪造和篡改的,它将为患者的病历存储安装一个‘安全屏障’。”全国政协委员、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告诉记者,率先实现让公立医院“上链”,是为了提高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医疗行业不断创新、改革。

记者了解到,先行先试的邵逸夫医院,已经在医疗行业开创了多个“第一”。比如,在国内最早探索“互联网+医疗”系列实践,多次参与国务院相关文件的起草制定;创建国内首个微创医学学科,在完全腹腔镜绕肝带法二步肝切除术、支架法空腔脏器吻合术、支架法肠道转流术等多项技术和术式等方面,首创、填补了国内微创领域多个空白。

但蔡秀军依然为国内的医学科技创新现状倍感忧心,并连续多年在全国两会上呼吁,今年也不例外。

“经过长期不懈努力,当前我国医疗领域各层面创新已层出不穷,但短板仍格外明显——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够,科技创新的核心支撑作用未能有效发挥;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推进智慧医疗建设的进程还需加快;推动医疗创新的综合集成性制度供给仍然缺乏,有效政府、有为市场、多元主体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蔡秀军坦言,这些短板,制约着我国医疗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也制约着我国建设科技强国的进程。

如何补齐短板?蔡秀军认为,目前应着力加强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创新在医疗领域的战略支撑作用,这样才能加速推动“十四五”时期我国医疗产业和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因此,蔡秀军建议,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为医疗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以管理创新为基础,为医疗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关键,为医疗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编辑:鲁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