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6日电 城市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收入水平仅略高于低保户,却因许多社会救助优惠政策与低保制度捆绑实施,这一群体被排除在救助制度的大门之外。站在阳光的边缘,他们的生活依旧艰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大量人口的涌入,城市低收入群体也在迅速增加。”全国政协委员杨维刚呼吁,加大对城市低收入群体帮扶力度,温暖城市边缘人群。
“目前,部分城市民政部门仅掌握了低保户的一般情况,并未针对低收入群体建立困境救助大数据系统。”杨维刚建议,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城市贫困人口认定、统计、监测和预警系统,建立健全城市低收入群体困境救助大数据系统。打通各职能部门的信息阻隔,以一张“动态信息网”的方式,全面掌握城市低收入群体的深度分析情况,避免错判漏判等救助失误,开展精准救助行动。
针对部分城市低收入群体因病致贫、返贫问题,杨维刚建议完善医保兜底体系。此外,城市低收入居民多因身体健康和劳动技能问题,在就业岗位竞争中不占优势。杨维刚认为,各级政府应联合金融机构、社会组织、学校、医院、行业协会等共同参与城市贫困问题的治理。通过提供信贷支持、税收优惠等政策激励,开展综合考量低收人群的职业经历、家庭特征、岗位特点的标准化职业培训。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和社会组织等为城市贫困人口提供就业机会。(刘洋 王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