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7日电 网络文学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经历了从初始无序的文学网络化、到逐渐有序并逐步完成商业化及产业化的过程。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中国网络文学作者数量达1936万人,网络文学作品累计达2590.1万部,行业市场规模达201.7亿元,覆盖用户超过4.5亿。
“不仅产业状况如此,网络文学创作也呈现出值得关注的新走向。”全国政协委员潘凯雄谈到,一是书写社会变迁与时代情绪共振的作品引起读者共鸣,如电视剧《大江大河2》即改编自阿耐的网络小说《大江东去》;此外,还有《朝阳警事》《何日请长缨》《大国重工》等现实题材佳作均有不错反响。二是传承历史文化并推动其焕发活力。三是讲好中国故事,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截至2019年,国内已向海外输出网文作品万余部,覆盖4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但与此同时,网络文学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同样也不可小觑。对此,潘凯雄建议,一是做好顶层设计,统筹推进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协同发展。各级领导机关及文联、作协等具体的职能部门在有关推动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时,有必要切实将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的协同发展纳入统筹考虑的大盘之中。
二是加强对网络文学运营平台及创作群体的研究、培训与引导,培养新型文学人才队伍。既不能简单地套用传统文学的做法将其同化与“管死”,又不是视而不见地任其“野蛮生长”,应作为当下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予以专项研究与探索。
三是为网络文学作家从事现实题材创作提供便利条件,从国家层面支持网络文学精品“走出去”。建议作协、文联等专业机构为网络文学作家从事现实题材创作创造更多便利条件,为他们深入生活协助联系相关单位和企业,提供外出采访采风考察的机会。此外,在“优秀现实题材文学出版工程”“中国图书国际推广计划”“丝路书香出版工程”“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等国家级项目中,给予网络文学优秀作品更多的机会与支持。(邢艳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