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7日电(记者 孙金诚)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并下决心要把我国种业搞上去。畜禽种质资源是农业种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品种选育和农业科技原始创新的基础,事关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
然而现实情况呢?全国政协常委温思美表示,目前,我国畜禽种业安全形势严峻,核心种源受制于人,遗传资源受到威胁,发展面临困局。
“鸡肉、猪肉是中国最普遍的肉类食品,但有几个数字令人担忧。”温思美表示,我国年出栏白羽肉鸡超过40亿只,种源完全由境外进口,“想象一下,一旦白羽肉鸡种源出了问题,从养殖场到禽肉市场到餐桌,将会发生多少人们并不愿看到的连锁反应。”
此外,占我国猪肉市场的90%以上的瘦肉型猪,其自主育种能力同样令人不够安心,而我国地方猪或含有地方猪血统的种猪市场占有率不到10%,横泾猪、虹桥猪等8个地方猪种已经灭绝。
“畜禽种业‘芯片’应予以高度重视。”温思美建议,加强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畜禽遗传资源开发利用;给畜禽种企一颗“定心丸”,政府对于新建的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现代化养殖基地应制定优先扶持政策;实施畜禽良种联合攻关,改变国内畜禽种企单打独斗、“小圈子”育种现状,加快主要畜禽种源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涉农资金向支持种业发展倾斜,国家与省级建立整合统筹的支持现代种业发展专项,并区别于产业发展项目,引导地方和社会资本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