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7日电(记者李元丽)构建新发展格局无疑是今年两会的一大热点。在全国政协委员张华荣看来,新发展格局强调的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决不是封闭的国内经济单循环,深入参与国际循环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应有之义,要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鼓励更多企业在非洲“一带一路”国家建设国际产能合作标准工业园。
张华荣被称为“中国女鞋教父”,在非洲市场深耕十年之久,被埃塞俄比亚共和国政府授予——“埃塞工业之父”的称号。
在张华荣看来,中国的发展离不开非洲、非洲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非洲大陆有55个国家近13亿人口,市场规模、生产力要素潜力巨大,在非洲建设标准工业园区可以发挥“一带一路”的引领作用,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与非洲发展中国家交融合作。
近年来,我国在推动产业国际化发展方面不断探索,越来越多民营企业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但同时也面临着对外投资力度不够、生命力不强等问题。张华荣认为,产业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之一, 需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为此,张华荣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引入苏州工业园模式,发挥对非投资积聚化效应。选择非洲政局稳定、基础条件具备又有积极性的国家和地区,引入苏州工业园模式,规划建设具有一定规模能吸纳相当中国和国际企业入驻的工业园区,吸引“走出去”企业入园发展。
二是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在非洲投资的园区升级发展。很多民营企业在非洲投资获得了成功,有的在非洲主要国家地理位置相当优越的地区建设了工业园区,为了最大限度抵御风险,可以在中国企业已有的工业园区基础上,国家给予必要的政策、金融、法律、人才等各方面的精准帮扶,央企、国企、民企混改,着力推动与当地国合作,争取当地国给予园区企业更优惠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