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王磊)“人工智能已经触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面临的风险也日趋严峻,但不能因噎废食。”对于人工智能发展与风险关系,住赣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省科协主席、农工党省委会主委史可说。
人脸识别、语音合成、自动驾驶……近年来,以算法与数据为基石的人工智能迅速发展,全方位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然而,作为一项渗透性、实用性极强的新技术,人工智能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的同时,也带来了伦理、法律等各方面的挑战。
在史可看来,目前人工智能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安全性不能完全保证。人工智能的监管还比较滞后,远远落后于应用落地的速度,相关法律法规较少,合规要求相对模糊,监管的不确定性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风险。
史可认为,不论是人工智能方案提供者、应用部署者还是使用者,都应当对人工智能的风险给予关注。要不断推进技术革新,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协同、行业自律、企业自治”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结构,共同推动人工智能的良性发展。
人工智能应用往往需要以海量的个人信息数据作为支撑,背后存在的隐私泄露风险也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史可建议,要加强数据采集和保存的管理,在立法基础上对各类部门、机构采集和使用个人核心信息和数据作出规定;要加强对不同人工智能应用的监管,对面向社会公众的人工智能应用程序,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