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林仪)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我们举全国之力实现了这一目标。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等部委联合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扶贫资金使用的规定,但由于形成扶贫项目资产的扶贫资金数量大且来源广泛复杂,对于所形成的扶贫未有一个明确的管理办法,出现了一些扶贫资产管理不当等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广州市委会主委于欣伟指出,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扶贫资产管理尚未实现全过程监管,责任难追溯;扶贫资产登记不全,扶贫资产家底不清;资产权属不清,扶贫资产管理不规范;管护制度和绩效考评的缺失,导致扶贫资产管护责任不明。
“区块链技术提供了一种在不可信网络中进行信息于价值传递交换的可信通道,是构建数字社会信任基石的底层技术,具有天然的不可篡改、可追溯特性。”于欣伟认为,基于区块链技术可以将扶贫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开始环节、中间环节和结束环节等信息上链,实现对扶贫资产的使用进行监督,实现对帮扶对象和资金的全程监管,使监管过程透明化、智能化。
为此,于欣伟建议国家乡村振兴局牵头,会同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研究出台基于区块链技术进行扶贫资产管理的具体政策、技术标准和监管内容;成立扶贫区块链实验室,依托国内区块链领域优势高校进行建设,统筹开展自主可控的扶贫区块链技术攻关、系统研发、应用实践,打造面向全国、高效、公平、透明、易监管的扶贫资产区块链平台。于欣伟还建议对部分地区进行先行先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区块链扶贫技术体系,支撑区块链技术系统平台在全国各地扶贫资金管理中的推广应用。
于欣伟说,基于区块链技术进行资产登记,对扶贫资产的涉及方按利益划分群体,依据区块链的多中心化特点,让监管部门和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相互制衡,在资产状况发生变化时,确保扶贫资产的产权、责任、利益的清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