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 张惠娟)“最近教育部颁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但是,目前尚未看到教育部公布学前教育阶段‘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工作安排。”谈起幼儿的文化启蒙教育话题,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焱有些着急,“希望学前教育阶段也被纳入进来。”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是人生启蒙教育。”刘焱表示,让优秀传统文化从幼儿阶段开始渗透心灵、融入灵魂,培养亲近中华文化、熟悉中华文化,喜爱中华文化的下一代,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有文化自信、民族独立精神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是学前教育的重要使命,必须加以高度重视。
在她看来,当前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的实践普遍薄弱,“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意识普遍缺乏,适合幼儿认知特点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稀缺,“经典诵读”等不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做法亟待纠正。
“在幼儿园、中小学、高校推进文化育人,是一项重大系统工程,需要集全社会之力,形成相互衔接的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她建议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学前教育阶段积极倡导、研究和推进“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活动,组织专家编写文化童谣、儿歌、绘本、动画等,丰富幼儿园“文化育人”课程资源。另外还要鼓励示范性幼儿园研究和探索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文化育人”的活动和方法,提高幼儿园教师“文化育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