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健康>资讯
CT筛查出的肺小结节95%都是良性
支修益:肺小结节犹如头上白发、眼角皱纹 不用过度恐慌人民政协网北京4月19日电(记者 何方)“肺癌并不可怕,它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也是一种慢性病,是由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一个结果。” 4月15日至21日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医疗卫生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抗癌协会科普部部长兼科普专委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支修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呼吁,老百姓应坦然面对衰老、正确对待肺癌、改掉不良的生活方式、学会自我健康管理方法,远离癌症困扰。
经CT筛查出的肺小结节95%都是良性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以及随着胸部低剂量螺旋CT的临床推广和在肺癌筛查项目中的广泛应用,更多的肺部小结节被发现和诊断出来。”支修益介绍,检查出肺小结节大可不必恐慌。据国内国际的整体资料来看,首次经胸部CT筛查出的肺癌高危人群的肺小结节,其中95%以上都是良性的。再加上因新冠肺炎而开展的机会性筛查,可以说 98%以上的肺小结节都是良性的。
支修益直言,这类肺小结节其实就是人类步入衰老的一个标志,犹如头上的白发、眼角的皱纹,都是自然的生理现象。而发现肺小结节后,既不用过度恐慌也不能视而不见,正确的做法是遵从医嘱,隔三个月、六个月或者一年进行一次复查,形成一个观察的窗口期,再由医生给来综合判断肺小结节是否与肺癌有关,是否需要医疗干预或接受外科手术。
擅于利用人工智能 避免过度诊疗
“目前,我国在肺癌诊治上存在过度诊疗的现象。”支修益直言,由于医生的经验不足或患者基于恐慌心理而强烈要求手术,一些过度诊疗的案例还是时有发生。对此,他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改善:一是积极进行科普宣教,让老百姓正确面对肺癌,不再谈癌色变。二是积累中国肺小结节数据库,借助人工智能进行大数据分析,不断更新诊疗指南,规范小结节的临床诊疗。三是相关科室各司其职,规范诊疗,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精益求精、不做过度诊断。
有效科普让谣言不攻自破
现在科学技术发达,百姓获取信息渠道多样,各种防癌、治癌的伪科学、谣言甚嚣尘上、层出不穷。针对这一现象,支修益认为只要做好肺癌科普宣传工作,让真正的防癌、治癌知识充盈主流媒体,谣言自然不攻自破。
在谈到如何做好肺癌的科普工作时,作为一名近20年的科普了“老兵”,支修益有自己独到的感悟:“科普也是一门学问,需要有权威的科普教材,由接受过专门培训的、经验丰富的医生针对不同的人群传播不同的信息。”支修益认为,年轻医生对疾病认知不够,对高新科技手段缺乏了解和运用,治疗经验不足,不太适合做科普,做科普的医生怎么也得工作15年以上。另外,支修益还强调,喜欢科普和会科普是两码事。科普应该用老百姓听得懂、喜欢听的语言和方式来进行。
编辑:何方
关键词:肺小结 科普 支修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