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态>聚焦
“生态黄河”重现中原
路边鲜花俏,小鸟枝头闹,溪水欢快笑,山腰白云飘。三门峡灵宝市是黄河入豫的第一站。域内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山脉最东端,是黄河中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也曾是全国第二大黄金产地,40多年来产出黄金450余吨,生态环境也因淘金一度遭到破坏,河水尴尬地呈现黄灰白黑红的“五彩斑斓”,美丽的小秦岭伤痕累累。
4月20日,“住豫全国政协委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成效”视察团在这里实地考察时了解到,从2016年开始,三门峡市委、市政府以“壮士断腕、背水一战”之决心,全面打响小秦岭生态修复攻坚战:77万人次投入矿山治理修复,累计投入资金2.1亿元,1000多个坑口被统一封堵……
如今,曾经沉寂的小秦岭又“活”了:双桥河等5条发源于小秦岭的黄河一级支流水清河静直奔黄河;林区空气负离子含量平均达到21900个单位,是一级空气质量标准的10倍;红外线相机记录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林麝的身影;保护区新发现11种植物、80种鸟类……
与此同时,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当地政府也抓住契机,实施经济转型,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地处小秦岭的亚武山国家森林公园,2019年曾创下3天吸引游客10万人次的记录。
复绿于山,修山予民。5年多来,小秦岭矿区实现了从靠山吃山到养山护山,从“石头上长出草”到“石头上长出树”的衍变,让“春风又绿黄河岸”变成美好现实。
张志彬 本报记者 王有强 摄影报道
编辑:秦云
关键词:生态黄河 小秦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