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深圳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委员建言
方修元:加快推动深圳自有消费品牌做强做大
深圳“科技+金融”双轮驱动成绩异常显著,诞生了许多享誉海内外的知名品牌,如华为、腾讯、平安、招商等。但深圳非常缺乏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本土消费品牌。截至2021年4月,深圳A股上市公司共345家,其中千亿以上市值企业共18家,金融企业占6家,信息技术企业占5家,消费类企业仅有比亚迪一家。从行业市值来看,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市值为72,910亿元,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市值为38,150亿元,两者合计占深圳上市公司总市值比重达到68%。消费行业A股上市公司37家,数量占比10.7%,除比亚迪市值超过4,000亿元外,其余36家企业总市值仅有3,500多亿元,市值仅为深圳本土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的3.5%。可见“重科技轻消费”现象十分明显。
在加大内循环、消费大爆发的背景下,全国知名消费品牌快速发展,新锐国货品牌大量崛起,可谓群雄逐鹿。而深圳知名消费品牌大多局限于电子消费品,如华为、大疆、康佳、创维等。深圳现有A股消费类上市公司涵盖了服装、珠宝、生活消费品等多个子行业,品牌丰富度高,但市值规模普遍偏小,全国影响力普遍较弱,具有特色和号召力的深圳消费品牌少之又少。
当下,芯片短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市场环境对深圳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中国快速增长的巨大消费市场,如何推动深圳本土消费品牌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深圳自有消费品牌,如何使深圳人消费更多的深圳本土品牌,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 加大品牌扶持力度,培育深圳自主品牌
将现有深圳本土消费品牌企业按行业、规模和阶段进行分类,形成深圳品牌发展路线图,根据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发展指引和支持政策。在产业扶持政策方面优先向纳入品牌发展路线图的企业倾斜。鼓励企业加大品牌宣传和投入,建议政府在企业品牌建设上给予每年20%至30%的财政支持,或按每年企业纳税额的20%至30%返还企业投入品牌建设。
二、 组织“深圳知名消费品牌”评选
对深圳自有消费品牌,根据销售额、增长率、行业影响力、市场占有率等制定“深圳知名消费品牌”评选政策,每年评选一次。积极帮助企业申报“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打造典型,树立标杆,培育重点。鼓励深圳人消费深圳本土品牌,鼓励政府在采购、办公、接待、伴手礼等方面优先采购“深圳知名国货品牌”产品。
三、 培养品牌建设的专业人才
举办品牌建设培训班,聘请国内外知名品牌顾问,对品牌战略、品牌故事、品牌宣传、渠道建设等方面进行专业培训和指导。培养企业家“百年品牌”的意识,在产品品质和企业文化上做好扎实的工作。任何公司品牌做大做强,都要聘请各种管理咨询公司帮助企业提升管理,建议政府加大对企业聘请咨询公司的支持力度,对管理咨询给予更高的补贴。
四、 讲好深圳消费品牌故事
消费类品牌培育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建议政府和媒体主动积极利用一切机会宣传本土消费品牌,市领导主动为深圳消费品牌代言带货。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弘扬深圳品牌精神,讲好深圳品牌故事。打造“深圳设计”“深圳品牌”,以高质量产品、高效率服务创造和引领国内消费市场需求。
五、 呵护深圳消费品牌成长
消费品牌每天面对千家万户,成长的过程无比艰辛,时刻都有各种成长的烦恼。品牌做大做强,会出现各种假冒伪劣产品,企业打假维权的成本高、时间长。政府应在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帮助企业积极维权,重拳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同时对本土品牌倍加呵护和包容。支持企业通过上市、收购、成立大消费产业投资基金等多种形式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认可度。
六、 推动企业尽快实施数字化转型
消费类品牌面对普罗大众互不相同的消费主张,需要贴近消费者进行精准营销和运营。政府应推动消费类品牌尽快实施数字化转型,推动电商经济发展。协助本土消费品牌,尤其是珠宝、服装、时尚等具备发展基础和优势的品牌,将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广泛运用到品牌培育和拓展中,提升品牌运营效率,使品牌营销更加高效精准。
七、 促进国际消费展览在深圳召开
目前,深圳时装周、深圳国际珠宝展已成为服装、珠宝行业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建议政府增加消费类展览数量和品类,提升展览规模,为本土消费品牌提供更广阔的展示空间,同时对本土品牌企业参展予以专项补贴。鼓励本土消费品牌在深圳多举办品牌发布会、新品推介会等。
消费品牌的塑造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工程,需要企业主导、政府推动、社会参与。为了使深圳人消费更多的深圳本土品牌,我建议加快推动深圳本土消费品牌转型升级,做强做大深圳自有消费品牌。
(发言者系市政协委员,稳健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深圳全棉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
编辑:刘乙潼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