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社会聚焦 社情民意 民意时评 创客说 乐观社会 画里有话 滚动资讯

首页>社会>社会聚焦

电信网络诈骗形势依旧严峻复杂 工信部:四大举措重拳打击

2021年05月14日 18:18  |  作者:王硕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5月14日电(记者 王硕)记者从工信部获悉,面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新特点和复杂形势,工信部将采取四大举措重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特别将针对当前行业治理中最为紧迫的电话卡、物联网卡管理问题,将更加深入推进“断卡行动”。

工信部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信息通信行业充分发挥技术手段作用,持续加大电话卡治理力度,累计拦截涉诈电话7.3亿次、短信15.5亿条,处置涉诈号码1865万余个,为公安机关提供线索近100万条,协助劝阻受害用户293万人,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然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依旧严峻和复杂。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信息通信行业反诈中心负责人魏亮介绍,当前,“赌博杀猪盘”“刷单贷款”“投资理财”等诈骗行为频繁发生,且呈现出许多新趋势新特点。一是诈骗手法不断翻新。仅2020年,监测发现新型诈骗手法300余种。二是技术对抗性日益增强。“猫池”、GOIP等技术工具被犯罪分子大量运用。以“杀猪盘”等典型诈骗手法为例,存活周期长,且涉及婚恋交友、即时通讯、资金支付等多个业务平台,让用户防不胜防。三是诈骗呈现从电话诈骗向互联网诈骗转移趋势。据统计,去年电信网络诈骗案件85%以上是通过QQ、微信实施,30%以上是通过支付宝转移赃款。四是有组织犯罪猖獗。涉诈窝点从境内转移到境外,倒卖电话卡和网络账号、盗取贩卖个人信息、制作销售网络黑客工具等黑灰产业链不断升级,电信网络诈骗已经成为贯通上中下游各环节的有组织犯罪链条。

此外,在防范治理工作上,仍存在很多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地方。

魏亮指出:目前部分企业仍然不同程度存在着“重发展、轻安全”的思想,安全管理存在漏洞。如代理渠道管理不严,导致其规避实名要求销售高风险卡,电话卡“实名不实人”等问题依然存在。由于协同治理工作涉及的主体多、链条长,存在各方间信息共享不到位、沟通交流不及时、相关技术手段缺乏高效联动能力等问题,难以有效应对跨地域、跨网络、跨企业作案“新常态”。此外,有一些人群也存在贪图小便宜的心理,向不法分子出售、出租身份证件办理电话卡,或售卖自己名下电话卡被用于实施电信网络诈骗,导致电信网络诈骗针对性极强,迷惑性极高,难以有效分辨。

针对这些情况,近日工信部召开信息通信行业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会议强调:要突出源头治理与综合治理,全面构建行业反诈工作体系。一是健全部省两级行业主管部门与公安机关协作配合机制,完善部、省、企协同的行业联动工作机制。二是坚持技管结合、以技管网,统筹调度全行业反诈技术资源,提升部省两级反诈平台能力。三是严肃落实责任,强化电话卡、物联网卡等重点业务风险整治,下大力气解决一批重点难点问题,坚决从根源上堵住行业问题漏洞。四是进一步提升大数据涉诈线索分析能力,压紧压实电信和互联网企业安全管理责任,巩固深化反诈长效治理机制。

特别是针对当前行业治理中最为紧迫的电话卡、物联网卡管理问题,会议要求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更加深入地推进“断卡行动”:一是建立完善“二次实人认证”、快速停复机协同工作机制;二是强化异常卡监测发现,着力清理整顿“睡眠卡”“静默卡”“一证多卡”、虚拟运营商存量卡等高风险号卡;三是加大对涉诈互联网账号及网上涉诈信息的关联处置力度;四是通过强化绩效考核、优化调整考核指标、建立挂牌整治制度等方式进一步夯实企业反诈责任体系。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诈骗 网络 电信


人民政协报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