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公益>聚焦
《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之路》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人民政协网北京5月28日电(记者 顾磊)5月27日,由商务印书馆主办的《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之路》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之路》出版座谈会现场
《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之路》一书由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文奎撰写,商务印书馆出版。本书以中国扶贫基金会近20年来在四川、甘肃、青海等地农村开展的几个典型性扶贫项目为案例,以生动的实践经历,总结失败项目的教训,归纳成功项目的经验,提炼出了乡村可持续发展成功模式的要素,诸如以市场为导向、成立合作社组织、依靠村庄能人、由当地村民自主抉择、与互联网结合的方式等。
商务印书馆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顾青表示,当前我国脱贫攻坚战已取得全面胜利,随之而来的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商务印书馆适时推出了“乡村振兴”书系,其中《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之路》一书丰富的案例和经验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之路》作者刘文奎
《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之路》
《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之路》作者、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文奎表示,本书既是中国扶贫基金会20年来经历的典型性乡村扶贫发展项目的一个总结,也是他20年来关于乡村发展思考与实践的记录。刘文奎重点介绍了本书所记录的、扶贫基金会主导的四川大凉山、甘肃民乐村、青海甘达村以及“百美村宿”“善品公社”等项目的实施经过以及所取得的教训与经验。他表示,在当前乡村振兴的时代机遇下,希望本书所总结出的农村发展经验能应用于更多的乡村,助力乡村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刘文奎还介绍了中国扶贫基金会在四川创立的蒙顶山合作社发展培训学院的情况。
中国农业大学李小云教授认为,本书通过叙事性的方式来讲述,把国际和国内的理念结合起来,是一本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书籍,同时也认为乡村振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乡村振兴需要有现代化的产业,要把乡村建设和现代化放在同一水平上,这本书做了很好的呈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团认为,本书记述的中国扶贫基金会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证实了,社会组织应从自身优势出发,结合乡村需求来推动各方面的发展,尤其是乡村集体性质的合作社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壮大合作经济和集体经济。同时,社会组织也能在乡村振兴事业中得到成长。
三峡集团公益基金会副处长商艳光分享了三峡集团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在乡村振兴探索中所做的努力。河北省涞水县南峪村书记段春亭分享了中国扶贫基金会通过南峪村百美村宿项目建设,在帮助落实项目、盘活乡村资源、享受成果、激发内生动力上的体会。
刘文奎(左一)和顾青(右一)分别代表中国扶贫基金会和商务印书馆向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和南峪村赠书。
与会嘉宾均表示,《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出版,将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经验借鉴。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之路 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