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关外青山一样多”——镌刻在铁路线上的诗与远方
俗话说:火车一响黄金万两。然而,于1955年9月开工,1960年4月通车,全长仅256千米的一段铁路,从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历经60余载的铿锵运行,始终承载着共和国元勋与大山深处父老乡亲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诗情画意般的情感表达——这就是鲜为人知的京承(北京至河北承德)铁路和刚刚开通运营的京哈高铁。
1964年6月28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及夫人康克清,从北京乘专列沿京承铁路到承德视察。当列车途径,兴隆县洞庙河一带时,看到车厢外山青水碧、瓜果飘香,触景生情即兴题诗一首:“轻车已过洞庙河,关外青山一样多。处处农村谈大寨,今年遍地产佳禾。”。
无独有偶。早在8年前,还身为高中生年仅19岁,因在《人民日报》发表《我要做一个普通农民》声名鹊起,后成长为中国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被誉为当代诗人、散文家的刘章,与已经发表了自己第一部诗集《唱一唱农村》,出席了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的兴隆籍文坛新秀何理,相约徒步沿着铁道线火热的施工现场,一路畅想、一路高歌,将两个山里娃对于走出大山的渴望与期许和这一方水土父老乡亲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深深地注入到了这两条钢轨之中。
1960年,京承铁路全线通车。当第一次看到吞云吐雾、阳刚十足的火车穿山越岭驶过家乡,同为兴隆籍后成为著名作家的陈平激动之情溢于言表,随后在《诗刊》上发表了《火车》:“……那年 我考上了县城,第一件事就是跟火车照相,照片寄回老家,从此 火车和我,就跑遍了全庄。” 从此兴隆这片山奇水秀的风水宝地,作家、诗人辈出愈发不可收拾,仅在刘章故里——上庄村,就先后走出4位中国作协会员、11位省作协会员。这其中更以刘章、刘芳、刘向东、刘福君“刘氏”一门人才辈出传为美谈佳话。
现如今,在上庄村上至八旬老翁,下至四岁稚子,无不以诵诗吟诗为乐、读诗背诗为雅、写诗作诗为常,“诗上庄”已经成为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新农村建设成就的样板和实现民族复兴广大人民群众精神境界的新表达。
2021年1月22日京哈高铁开通,京哈、京承,一高一普、一西一东、快慢相依、同框同向,宛若两条钢铁巨龙,将兴隆县城紧紧环抱怀中。刘氏后辈,刘章侄子兴隆籍著名诗人、承德市作协主席刘福君再赋诗《兴隆通高铁了》 “兴隆正式开通了高铁……,很多人来到兴隆西高铁站,像看着嫁进家门的新娘……”。
甲子一轮回,春秋六十载,汽笛再铿锵,兴隆高铁来。新老诗人的隔空对话,刘氏一门的叔侄接力,完美演绎了流淌在兴隆人血脉基因中对于铁路一往情深的诗情画意、梦想与远方。(文/李溢春 吴亚平)
编辑:付振强
关键词:兴隆 远方 高铁 镌刻 铁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