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健康>资讯
90%以上肺结节不是恶性,置之不理又不可取,到底咋办?
专家呼吁:亟须重视肺癌早筛早诊及肺结节规范化管理
人民政协网北京7月9日电(记者 李木元) 7月8日,由北京抗癌协会早癌筛查专业委员会、ECS早癌筛查平台主办的肺癌早筛早诊及肺结节规范化管理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二科副主任医师、北京抗癌协会早癌筛查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阎石教授
“T1期肺癌的5年生存率高达92%,T4期肺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4.2%,因此,肺癌的及早诊断至关重要。而早期肺癌往往以肺结节的形式呈现,因此对肺结节进行早筛早诊及规范化管理,是降低肺癌死亡率的关键所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二科副主任医师、北京抗癌协会早癌筛查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阎石教授表示。
肺结节是指在胸部CT扫描中发现的圆形或椭圆形、不透明、直径不超过3公分的由肺实质包围的肺内病灶。据北大医疗怡健殿健康管理中心总经理王昱介绍,目前在体检中查出肺结节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没有达到动手术的标准,但面对医生提出的3-6个月复查的建议,心里总是惴惴不安,精神压力特别大。
“90%以上的肺结节都不是恶性的,如果盲目切除,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身体损伤,还有可能产生术后并发症,影响肺功能,增加医疗负担。”阎石教授强调:“对肺结节置之不理更加不可取,毕竟存在一定的恶性可能。因此,只有对肺结节进行规范化管理,才能让患者最大获益。”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北京抗癌协会早癌筛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杜鹏教授
“大样本统计数据显示,直径小于5毫米结节的恶性概率低于1%,直径5-9毫米结节的恶性概率为2.3%-6%。”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北京抗癌协会早癌筛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杜鹏教授进一步指出,虽然早期肺癌的影像学表现就是肺部小结节病灶,但是,肺部小结节并不等于肺癌。肺内的多种疾病都会形成结节,其中很多是良性疾病,如炎性假瘤、错构瘤、结核球、真菌感染、硬化性肺细胞瘤、局灶性出血等。
“和肺癌的早诊早治一样,对肺结节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制定个体化的、精准的诊疗方案,需要多个科室的密切合作。”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卓明磊教授在研讨会上宣布,由来自全国各大三甲医院影像科、胸部肿瘤外科、胸部肿瘤内科、放疗科、介入科、病理科的医生组成的“肺结节MDT管理团队”正式成立,该管理团队集筛查、诊断、治疗和慢病管理于一体——通过早癌筛查、肺结节定期随访、体检等进行筛查;多学科专家为患者提供全面、精准的会诊,制定出整体解决方案;通过多学科专家会诊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通过会诊制定科学的用药方案和后续的个体化随访管理。
在本次讨论会的最后环节,阎石教授主持了主题为“肺结节早癌筛查与诊断治疗的思考”的圆桌论坛,卓明磊教授、北京全景德康医学影像诊断中心马潞娜院长、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李志洪主任、零氪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智慧诊疗事业部技术总监罗祥凤等参与了讨论。
参与讨论的专家们一致认为,良性肺结节生长缓慢,直径小于5mm的以观察为主,每隔3至6个月复查一次CT并坚持随访,一般随访3年后,若无变化则频率改为每年随访一次;年龄55岁以上,长期重度吸烟或有肺癌家族史,病灶边缘有分叶、毛刺者,则要高度怀疑肺癌。
专家们提醒说,直径5mm并非划分结节良恶性的绝对界限,在随访中应严密观察小结节的变化,视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诊疗措施,必要时行胸腔镜微创切除手术。
“早期肺癌发病隐匿,所以肺癌是亟需开展早筛的癌种。肺癌早筛以低剂量螺旋CT为主要手段,而CT发现的结节需要仔细甄别,避免盲目治疗。”阎石教授在进行会议总结时表示。
“肺结节MDT管理团队”正式成立
编辑:鲁雅静
关键词:结节 肺癌 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