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资讯
新编现代京剧《李大钊》国家大剧院成功演出
人民政协网北京7月13日电(记者 谢颖)日前,新编现代京剧《李大钊》再次在国家大剧院上演,再现李大钊短暂而又壮阔的一生,刻画了革命家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本次演出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之一,同时也是北京文化艺术基金验收演出。
新编现代京剧《李大钊》剧照 北京京剧院供图
新编现代京剧《李大钊》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牵头主抓、北京京剧院创排、北京交响乐团协助演出的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0年度资助项目。剧目以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在1918年到1927年的革命活动为主线,描写了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工作期间,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思想,护送陈独秀离京赴沪并相约建党,策划长辛店铁路工人大罢工,领导并组织了北京各界人士的反帝、反封建军阀统治的斗争,直至被反动派杀害、英勇就义的重要历史事件。作为一部红色题材的京剧作品,用京剧国粹艺术传承时代主旋律,带给观众一部兼具观赏性和时代审美价值的京剧作品,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京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与电视电影的写实主义不同,“虚拟性”是其重要的表演特点,这种“虚拟性”也对演员的表演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序幕的群众舞蹈中,演员们通过丰富形象的肢体语言,将被黑暗笼罩下的旧中国劳苦人民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通过高度艺术化的表现形式,将众生对于前途的探索与迷茫之百态刻画的入木三分。
“四功五法”是京剧主要表演技巧和手段,而“四功”之中,于文戏而言唱功最为关键。对于观众来讲,听得过瘾,一出戏就算是成功一大半。《李大钊》的成功正是秉承了这一传统。戏中“李大钊”在第七场戏中的一段精彩的【反二黄】唱段令观众印象深刻,这一段狱中的自白让观众感受到的不是对眼前困境的哀怨和无助,反而处处透露着对光明未来的期盼和憧憬,字字燃情,句句铿锵。
如果说“听”是考验演员的唱功水平,那么“看”,便是对导演、舞美、编舞的一个全方位的审视,这正是《李大钊》这部戏能够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比如,序幕一场中,乌云密布下,工人们被无形的锁链束缚而迈开的沉重步伐,将京剧的“虚拟性”和“意象化”特点展现得恰到好处;第二场“相约建党”中有一段车夫的舞蹈,四位红衣车夫在李大钊、陈独秀二人相约建党的唱段中加入了传统的“扯四门”、“翻、转、扑、跌”等程式技巧,为二人的唱段增色添彩,也让观众眼前一亮。
为将该剧打造成一部具有“史诗性”特色的精品剧目,北京京剧院特别邀请了编剧蔡赴朝、总导演曹其敬、导演徐春兰、作曲朱绍玉组成强大主创阵容。2020年8月6日、7日,京剧《李大钊》在北京大兴剧院和网络平台“东方大剧院”线上线下双首演。为进一步提升该剧的艺术品质,北京京剧院多次召集主创和主要演职人员开会商讨加工提高方案,并通过观看演出录像的方式,逐一场次对剧本和舞台表演进行修改论证。2021年4月29日、30日,京剧《李大钊》完成加工提高后首轮演出。
在近一年的时间里,《李大钊》于北京首演后,先后远行赴沪,走进中央党校,行至天津、唐山、衡水、保定,又回到李大钊先生战斗工作过的北京大学,一路追寻英雄先辈足迹,以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来鼓舞斗志、明确前行方向,以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团队力量,以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铸就辉煌篇章。
据悉,新编京剧《李大钊》还将在京津冀地区进行巡演,并特别安排部分进校园演出场次,把李大钊的崇高精神和伟大事迹送进校园,为当代青少年的培养,发挥京剧艺术和革命传统培根铸魂的重要作用。
编辑:陈姝延
关键词:李大钊 京剧 演出 北京